

这是目前为止,记者采访过的年龄最长的一位孝贤人物了。69岁的黎邦奎,在村子里很有名。69年来,成家、生子、渐渐变老,他从没跟父母分过家。现在父亲100岁,母亲也是93岁高龄,家里四世同堂,在他的影响下,儿孙孝顺,家庭团结和谐。
方便照顾 精心安排父母住一楼度夏
8月14日,记者来到长坪乡大树村11组。
“请问黎邦奎家怎么走?”在村公路边的一家小卖部,记者刚开口,店主人便热情的给记者指起路来。“村里的人都认识他,往这个坡坡上去就是。”
穿过两栋农家小院,几弯几绕来到黎邦奎家。只见房前有一块宽敞的晒坝,晒坝上堆满了金色的稻谷,一看又是一个丰收年。
黎邦奎的家是一栋三层高的小楼房。走进屋内,里面环境整洁有序,室内的摆设虽然很简单,却收拾得井然有序。不过让人感到疑惑的是,本该摆放桌椅的客厅,却安放了两张木床。黎邦奎说,夏天楼上比较热,加上母亲的脚不太利索,他和老伴商量后把床搬到客厅来,这样父母进进出出就方便了。
就在记者和黎邦奎交谈之际,他的父母从隔壁邻居家回来。记者留意到,两位老人一人拿着一把蒲扇,腰不弯、背不驼,眼睛明亮而有神,头发还有很多黑发,如同他们所居住的小山村一样让人感觉自然而朴实。
见到记者来了,黎邦奎的父亲黎万良口齿清晰地说:“来稀客了!”说着去给记者搬凳子,记者见他没拄拐杖,有些担心他走不稳,想伸手去扶,黎邦奎摆摆手说:“你莫担心,他在家里面不用拐杖走得稳!他就是喜欢有客人来。”
果然,老人慢慢地、稳稳的走了过来。突然,黎万良发现老伴没有跟上来,随即又转过身去搀扶老伴,一起朝记者走过来。
“为了照顾他们,我和我老伴每晚没睡过整觉。”黎邦奎说,他们担心两人夜里起来上厕所摔倒,每晚上都要下楼来看看情况,防止意外发生。
夫妻二人 把侍奉老人看成一种福气
黎邦奎还有四个妹妹,作为家中的长子,父母一直随他们一起生活。
黎邦奎高兴的说,父亲的身体硬朗,不仅能走能跑,还可以自己洗衣做饭,唯一的缺点就是听力不大好了。相反的,母亲的听力比父亲要好,思路清晰,不过腿脚不太利索。平日里,他和妻子下地去干活,两位老人在家里互相照顾,基本生活也能自理。
在黎邦奎家,几个老式的靠背椅引起了记者注意。原来,这些板凳是黎邦奎专门为父母自制的,每天两位老人出门转累了,就会坐椅子上休息好一阵。“靠背椅坐起舒服,还不容易摔倒。”黎邦奎如是说。
大树村综合服务专干崔洪梅介绍,黎万良老人是近年来村里的第一位百岁老人,到目前为止身体都还算硬朗。这对老夫妻的长寿,一方面和黎邦奎夫妻二人的精心照料有关,另一方面,也和老人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心态有关。
谈到饮食,黎万良说自己很能吃,用双手比划着说:“这么大个碗的,我现在还可以吃一碗米饭。菜的话,我不喜欢吃荤的,喜欢素的。”老人特别强调:“我不吃稀饭的,因为稀饭不顶饱。以前艰难的时候难得吃米饭,现在生活好了就要吃米饭。我做饭会放多点水,这样做的饭软一点。”
“孝是做人的基础,是做子女应尽的义务,侍奉高龄父母,也是一种福气。”由于生活在农村,家里的经济条件有限,黎邦奎只能在赶场的时候,买点牛奶、蛋糕等孝敬二老。“虽然我们也这把年纪了,但还能跟高龄高寿的父母一直生活,这也是我们的福气。”
“他屋的孙子孙女每年春节回来,都要给他们买好多吃的和穿的。”崔洪梅说,父母的言传身教,也感染了孩子。黎邦奎的一双儿女每逢过年过节,都会往家里打电话,春节更是大包小包,买各种吃的回来孝敬老人。大树村村民对黎邦奎这对朴实的夫妻都竖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