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手在民间。
在万州,就有这样一位牛人:他的主业是一名皮肤科医生,当然也是患者口中医术高超的医生,这并不一定“牛”,而让人想不到的是,他在工作之余“不务正业”,竟然搞起了发明创造,在13年的时间里,他耗资百万,利用自己业余所学知识潜心研究,发明创造达几十项,其中11项已经获得国家专利证书,还有20项发明成果正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公示,不能不说“牛”!
这个“牛人”,名叫封海涛。
从小爱动手一心想当“发明家”
今年44岁的封海涛祖籍山东莱西,幼年随爷爷南下而定居到万州。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皮肤科,封海涛是的一名普通主治医师。作为医生,薪金待遇也过得去。然而,从小就“坐不住”的他并不想止步于这种“安稳”的生活,他觉得在当好医生的同时还该干点别的。
“我从小就喜欢捣鼓一些小东西,喜欢动手设计。”封海涛说,小时候,很多同龄人都喜欢玩万花筒,他当时就自己做了一个,小朋友们都围着他玩,称他为“小发明家”。除了制作小东西,家里的一些电器也被他拆了又拆,为此,他没少挨过惩罚。但这些惩罚,并不足以让他改掉“爱捣鼓”的“毛病”。再大了些,他尤其对动力、机械类感兴趣。
正式由于从小就有这样的爱好,同时也源于爱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一心想改变生活现状的封海涛从2005年就开始专注发明创造了。
“开始,我只是想做一个太阳热能发电装置,这样就能降低对煤炭、石油等能源的开发。”封海涛说。设想容易,操作起来何其困难。因为专业知识的局限,加之缺少资料,封海涛的发明之路走的异常。有时候,一个环节的实验、一项数据的采集要反反复复几十次甚至上百次,通宵达旦是经常的事,但是这一切并没有吓倒他,失败了重来,在失败中积累经验。
沉迷其中,家里人被他“忽视”了,家里不多的积蓄被他“挪用”了,而更主要的是连续长时间的实验严重了他的休息,家人们担心他的健康并开始反对他。没办法,他只好一个个地劝,挨个做思想工作,好在家人们最后还是都想通了,不但没有再反对他,还尽可能的给予他更多的支持,只是要求他要注意休息别太拼命。直到现在,一提到此事,封海涛都表示:“我研究能源问题,是为了能源利用的更高效。自己吃过好多苦都不重要,但冷落了家人,没打理家里的事,这是最对不住他们的。”
封海涛的发明大部分来源于生活中的灵感,他喜欢“瞎琢磨”,也总是喜欢随时记下碰到的各种问题和想起来的各类“点子”,就算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想起什么“点子”了,也会赶紧爬起来记到笔记本上。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找资料自学,然后设计找厂家代工。虽然这个过程漫长而又艰辛,但当自己的发明成果换来一张张专利证书时,封海涛觉得这一切都值了。
13年潜心研究获11项国家专利
在研发太阳热能发电的路上,封海涛一直在思考:利用高压气体做功发电,高压气体直接吹进蒸汽透平或者是蒸汽发动机,一次性释放了高压气体所含的能量。能不能重复利用更好的节能减排?
通过不断潜心研究,封海涛在理论上有了巨大的突破。在弄清楚了能量重复利用的基础原理后,他觉得必须要做出让人信服的原理机才行。经过无数个熬夜,反复计算揣摩各个零件的相互配合,终于将原理机图纸定型。但加工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要知道在机械加工制造上,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反复研究、改进、加工、组装,材料费在不断的攀升,长期熬夜导致身体、精力大不如前,然而,换来的却是一次次失败,家里的人也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和资金压力,但始终默默地支持着封海涛。
苍天不负有心人。2018年7月14日,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之后,第一台能量重复利用的原理机诞生了,并与多个高级工程师反复多次的对各项数据进行严格仔细的测试,测试的数据结果与最初的理论完全吻合,能量可以做到反复利用,能量的利用原理也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封海涛难掩心中的激动。那一夜,封海涛和家人一起分享喜悦,他居然喝醉了。
“将这些成果推广开来,为环保出一份力,是我最大的追求。”手里握着11本专利证书,还有20个专利已经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公示的封海涛,在与记者聊起此事时道出了他的初衷。
创新发明的路上,封海涛将坚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