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州银监分局提醒,日常网上消费应单独设立小额独立银行账户
昨天,万州银监分局发出节前提醒,临近春节,电信诈骗再度进入活跃期,市民一定要捂紧自己的钱袋子,谨防电信诈骗,不要让一年辛苦成果付诸东流。
图文无关
据介绍,去年以来,为应对电信诈骗高发态势,万州银监分局共组织万州、开州、云阳等辖区银行机构开展专项宣传活动60余次,发放宣传材料8000余份,有效提升了广大市民识骗防骗能力。一年来,辖区银行机构成功堵截外部电信诈骗案件10余起,有效避免客户大额资金损失。
案例1:
高额返利诱惑大,痴迷不悟被劝返
2017年4月,4名客户到某行办理开借记卡业务。银行柜员按惯例询问其开卡用途。客户回复说,某集团公司要求他们在该行办理银行卡和K宝(网银盾),存入一定额度现金,然后将资金转入公司账户。该行工作人员觉得交易可疑,未同意对其开卡,对客户进行风险提示后进行劝返。
经调查了解,某集团公司以高额回报为由,要求投资者通过银行卡一次性打款到该公司账户,之后10个月内,按年化收益率60%,每月等额返还集资款本息。被要求开卡的客户向银行出示了以会员名义建立的微信群,约有微信会员150多人。之后,又有多名客户到该行其他营业网点要求办理开卡业务,均被成功堵截。
案例2:
冒充国家公职人员,老人险转款59万
2018年1月,一名老年女性客户到某行提前支取4笔定期存款,共59万元,并要求立即汇往某银行账户。见客户神色慌张,经办柜员便询问取款缘由。该客户称接到北京市公安局的电话,说她的身份证被盗用,以她的名义办了两张手机卡,对外发布了大量诈骗信息,涉嫌诈骗;为了她的资金安全,要求她到某行开通手机银行,并将资金转过去,等几天结案后就可以转回来。
听完客户描述,银行工作人员初步判断这是一起电信诈骗,耐心地给客户强调:如果是公安局办案,警察一定会当面对她进行调查,不会通过电话联系;如果她去开通手机银行,对方一定会指挥她将钱转出去,根本不可能转回来。客户方才醒悟,险些被骗59万元。
提醒:
日常网上消费应单独设立小额独立银行账户
万州银监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电信诈骗手段不断翻新,犯罪团伙内部往往分工明确,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客服、售后乃至公检法等国家公职人员,欺骗性和蒙蔽性大大增强,让人防不胜防。
遭遇电信诈骗如何应对呢?他提醒,市民避免电信诈骗要做到“六不三问”:不轻信、不汇款、不透露、不扫码、不点击链接、不接听转接电话;遇到情况要主动问本地警察、问银行、问当事人。
同时,电信诈骗多来源于个人隐私泄露,平时防范电信诈骗要养成7个习惯,保护好个人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保管好不用的复印件、睡眠卡、交易流水信息;网上银行操作时,最好手工输入银行官方网址,防止登录钓鱼网站;输入密码时,用手遮挡;密码设置要相对复杂、独立,避免与其他密码相同;开通账户动帐通知短信,一旦发现账户资金有异常变动,立即冻结或挂失;不随意链接不明公共WIFI进行网上银行、支付账户操作;单独设立小额独立银行账户,用于日常网上购物消费。
三峡都市报社全媒体记者 汪佳 通讯员 叶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