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9日,记者从区旅游局获悉,1—6月,全区共接待游客1063.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7.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38%和48.43%。其中,过夜游客134.95万人次,同比增长0.47%。
旅游资源丰富,平湖风光吸引八方来客
万州有1800多年历史,而今,万州拥有万州大瀑布群、潭獐峡、西山钟楼、天生城等自然人文景观,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0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厚重的历史文化与壮美的高峡平湖相映生辉,“三生有幸,平湖万州”的城市形象正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
此外,万州可口的美食和丰富的旅游商品也吸引了八方游客的到来。这里汇聚了深受海内外旅客喜欢的万州面、万州烤鱼、万州格格、生态茶、牛肉干等特色美食;还有中国驰名商标诗仙太白酒、谭木匠木梳、鱼泉榨菜、三峡手工刺绣等旅游商品。让游客不仅能享受平湖自然风光,还能来一场舌尖上的美味之旅。
交通优势突出,打造大三峡旅游集散中心
万州作为三峡库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和三峡旅游的集散中心,有较为完善的水陆空铁立体交通体系,“两横两纵”铁路骨架网、“一环八射”高速公路网和“一空一港”等交通项目。
万州机场通航14年来,目前运行的有北京、上海、天津等19条国内航线和1条泰国芭提雅国际包机航线。去年航班起降7004架次,同比增长21.09%;完成旅客吞吐量65.62万人次,同比增长19.15%。今年力争实现航班起降8056架次,同比增长15.02%;旅客吞吐量75万人次,同比增长14.29%。
铁路按照“两纵两横”布局,“两纵”指达州-万州-利川、西安-万州-重庆茶园(或黔江);“两横”指重庆-万州-郑州、沿江铁路。规划建设7条铁路,总长约361公里。目前,已建成通车万州-达州和万州-宜昌普通铁路107公里、万州-重庆城际客专48公里,在建郑万高铁18公里,到2020年基本形成一纵一横“十”字形铁路骨架网。
高速公路按“一环七射”布局,规划建设7条(8段)高速公路,总长约293公里,形成万州城市外环(环线总长79公里)和通往周边的7条射线,将万州有效融入全国高速公路网络,实现与周边区县均有高速公路的连接。目前,已建成万梁、万开、万云、万忠(南)4条高速公路143公里,在建万利高速公路52公里,计划开工建设城市外环新田至高峰连接线23公里,到2020年基本形成“一环五射”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公路网。
港口按“二客五货一基地”布局,规划建设鞍子坝、江南两个旅游客运作业区,新田、桐子园、望天咀、猴子石、双周5个货运作业区。 拥有三峡线上五星级豪华邮轮始发港,目前有9艘游船从万州港出发,使万州在三峡库区的旅游集散功能独具一格,大三峡旅游集散中心正逐步形成。
文旅融合发展,做大乡村旅游产业集群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产品的比拼取决于文化的竞争力。
以蔬菜为主题的同鑫蔬菜大观园,以“水韵石桥•四季花海”为主题的石桥水乡湿地公园,以文化旅游观光为主的大唐荔园……成了当下万州乡村旅游新热点。
在推进融合的过程中,万州加强规划引领,依托国家农业公园、各类旅游景区、特色旅游镇村、交通干道。按照以点带面、以线连片的思路整体规划,统一布局、成片打造,推进乡村旅游向组团化、镇域集群化聚集发展。从浅层的“到此一游”到深度的文化体验,文化丰富了旅游的内容,也提高了文化附加值和旅游品质。
目前,甘宁镇、太安镇凤凰村分别荣获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恒合土家族乡、白土镇人头村被评为重庆市第二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在全国金牌农家乐评选活动中,我区获评1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4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10个“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12家农家乐成功创建为“金牌农家乐”,武陵镇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另评选了十个区级特色小镇。
寻求结合点,找准着力点,才能深刻挖掘城市文化内涵。
近年来,万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为出发点,贯彻落实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和全区旅游工作推进会会议精神,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大力推广“三生有幸•平湖万州”“畅游三峡•万州出发”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产品丰富化、旅游参与全民化、旅游效应最大化,加快建成大三峡黄金旅游带集散中心和重要目的地、长江上游滨水宜居旅游城市,着力把旅游业打造成为综合性战略支柱产业,实现“万客来游”。
今年1-6月,全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518.85万人次,综合收入16.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84%和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