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宽敞、平坦的旅游道路:路面由原来的5余米拓宽至8.5米,路面也进行了沥青铺装。
这是一幅路景融合的美丽画卷,沿途“篆刻”着具有时代风格的书法,沿途有高山、森林、凉亭、长椅、花园、“古寨”,沿途还有从山林不时传来的鸟的鸣叫。
7月6日,记者来到刚刚改扩建,并进行了边坡治理及风景改造的万州区铁峰山景区大垭口至老岩村道路采访时,看到路在哪,风景就在哪,全长6.52公里的道路上路融于景,景衬托路,路景合一,形成了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
景观之一:风格迥异的“篆刻”书法
沿着老万开路的道路前行不远,记者一行来到一个小地名叫姚家嘴的岔路,一条平直的道路通往开州,另一条“坡道”则通向刚刚“改造”过的大垭口旅游道路。
进入这条旅游路,—条8.5米宽、双向两车道的沥青路面立刻呈现在记者的眼前。前行不到50米,左边一山岩下的边坡处,一幅巨大横幅“悬挂”在路边“畅、安、舒、美”。
红色的字,流畅的体,“篆刻”在平整的边坡上,字与山坡自然融合在一起。驾车行驶在这条宽敞、平坦的道路,记者的脑海里自然浮现出了畅、安、舒、美的感觉。
沿着道路越往山上开,山势越陡,林木越繁茂。记者观察到,许多悬崖边,峭壁上的边坡都经过了治理,并形成了座座大小不一的挡土墙。然而,车行到跟前,记者发现这些挡土墙都被“美化”了一番,墙上都刻有风格迥异的书法。
一边坡上用象形字体“篆刻”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人感受到此刻正享受了绿水青山带来的美好生活。
一边坡上用红色“篆刻”的“中国梦”,再加上航天飞机、“天眼”等我国拥有的高科技
图案,使人感受到中国人处在新时代,追求高科技,实现中国梦的骄傲和自豪。
一个长达数百米的弯道边坡上,“篆刻”在“镜框”中的一幅幅“诚信、友善”、“爱国、敬业”、“公正、法治”、“自由、平等”、“文明、和谐”等书法清晰醒目,十分漂亮,既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又传递了文明信息和正能量。再加上每幅书画间都配有红红的中国结,远远望去整齐划一、红彤彤一片,十分喜庆。
在起伏的群山间,突然,道路旁一片红彤彤的边坡跃入记者的视野,边坡上形态各异红色砂砾岩层层叠叠,远远望去好像是一片丹霞。
景观之二:路景合一的仿古回廊
连续转过几道弯,记者在弯道处到弯道明显扩宽,一些弯道还留有宽敞的错车道。
再往前行,在路旁临崖边一突出处,有栋“金碧辉煌”的建筑物呈现在记者眼前。记者停车驻足观看,这是一个长20多米、宽5、6米的仿古回廊,可供多排车辆停放、暂憩。
整个回廊古朴又大方,从地板到“护栏”都是统一的古铜色,回廊两边设有个仿古的“木桌”、“木椅”。一个“桌面”形似巨大树桩,一个形似大鼓,可供人观赏,也可供人小憩。
道路旁悬崖边矗立着一个仿古大牌匾,足有3米多高,6米多宽。记者站在回廊里向道路上看去,一辆辆车从平直的道路上飞驰而过,像一道道流动的风景。
“以前这个回廊的位置是大垭口路上的一个大弯道。在改扩建时,我们的工程人员将靠山边的岩石进行爆破,道路推平,才将道路改道、取直。”现场施工负责人对记者说,以前的弯道处就成了一个空坝子,悬于悬崖边,没有护栏十分不安全。对此,根据悬崖的地势,在崖边修建了一个仿古回廊,并刷上仿木漆,使整个回廊十分古雅。仿古回廊融合道路后,一方面乘车经过此地的驾驶员看到这些漂亮的仿古建筑后可减轻疲劳,另一方面,驾驶员和乘客还可停车在此休息、纳凉、聊天、观景。
景观之三:“一弯一景”的回头弯
大垭口森林公园山势绵亘,崖陡壑深,全长6.52公里的这条山区公路悬卧于奇峰、峻岭间,弯弯紧连,蜿蜒飘逸,甚为壮观。
一路上,记者看到,现在的公路平坦,边坡防护不仅有效根治了原有公路上的垮塌、滑坡等病害,道路两侧还种上了各类花草。
在一个个“回头弯”(弯道)处,边坡都被“削平”,空地都变成了草坪、绿地,同时还种上了鲜艳的花卉,宛如道路边配设的一座座“花园”。
据现场施工负责人介绍,他们在治理道路边坡的同时,还在道路旁、弯道处、广场中种植了蔷薇、杜鹃球、格桑花、茶梅球、金叶女贞、红继木球等数十种花卉。采用不同植被将回头弯披上绿装,让一个个回头弯“一弯一景”,让公路设施和周边风景、地貌浑然一体,使大垭口的道路和万州“城市后花园”的美景水乳交融。
景观之四:集聚人气的文化广场
继续往山顶上开,前方一排挡土墙沿一大型弯道顺势而建。
“哎啊!挡土墙处的小山头怎么不见了呢?”多次来过大垭口的记者对眼前道路的改变感到十分惊讶。
“哇!这里的风景太美了!”沿着舒缓、平坦的沥青路“轻松”绕过挡土墙,来到挡土墙上方后,让记者感到十分惊奇,这里的山头已变成了一个大型的文化广场。
“以前,这是大垭口最大的一个弯道,道路从两个‘山头’穿过,道路处于深堑、山沟和狭谷地段,非常容易堵车和造成交通事故。”据现场施工负责人介绍,他们借此次道路改扩建和景观打造之机,将弯道处的小山头挖平、推平、压平,并修建了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
记者停车、驻足观看,广场边,树木参天,绿草如茵;广场内,地面表铺满青石;一座“歇凤广场”巨型玉石雕刻摆放在广场正前方,形象地呈现着大垭口森林公园的文化风貌;广场中央,一个古色古香的“歇凤亭”亭亭玉立,向人们述说着歇凤山美丽的神话传说故事。
记者采访间,广场上聚满了前来休闲、观光的市民,有老人、有小孩,也有年轻人。
“这个文化广场修得太好了,这里非常集聚人气。”正在广场带着孙子玩耍的杨明老人乐呵呵地对记者说,刚刚建成的广场已经成为大垭口避暑人群的一个专门的健身、文娱和活动场所,每到夜晚,广场上到处都是休闲、健身、游玩的市民。因为,人们都喜欢这个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文化广场。
景观之五:扩建拓宽的“寨门城楼”
再往前行,便到了大垭口森林公园的“寨门城楼”,也是这条路改扩建和景观打造的终点。
记者远远地看到,前方的“寨门城楼”由一个门洞扩建成了三个门洞,扩建后的“寨门城楼”更加巍峨壮丽、气势磅礴。
“‘寨门城楼’是进入大垭口森林公园的必经之路。以前只有门洞时,道路十分拥挤,进出的车辆时常错不开车,车辆也时常堵在门洞前。”现场施工负责人称,他们借这条路改扩建和景观打造的契机,用机械挖开“寨门城楼”旁的山体,在其两旁各修起一个城楼和一个洞门,并且还在两旁的坡道上分别增设了人行道。
这位工作人表示,通过景观打造既为“寨门城楼”增设了景观,又方便车辆顺利通行。
走进“寨门城楼”内,一个高5.5米,宽2.5米,厚1.1的丹巴玉矗立在森林公园内,玉石上 “篆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刚劲有力的书法也体现出大垭口道路景观打造的主题。
这里不仅仅是一条交通通道,更是一条观光绿道,这是记者本次采访的真实感受和体验。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风光正好。一路驶过,沿途风景旑旎,美景如画:风格迥异的篆刻书法,清新雅致的仿古回廊,绿树环绕,以及娇艳鲜花点缀碧绿的草坪,再加上青山倒映,彩林投影,云雾缭绕,就像一幅缓缓铺开的山水画卷,美不可言。
在路景合一的畅通大道上驰骋,顿觉身心舒畅!此处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记者 钟伟 图片 骆勇
本期编辑 黎洋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