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成敏)今年12月1日起,《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实施,明确禁用“生鲜灯”。然而,还是有部分商家没有整改落实。日前,市民马先生通过“看万州”APP问政平台反映,称万州区五桥恒通智慧农贸市场仍有商家在使用“生鲜灯”,请相关部门予以监督整改。
“‘生鲜灯’的光打在肉上,就好像开了美颜,变得鲜嫩水润,但买回去根本就不是摊位上看到的那个样子。”住在附近的马先生说,他隔三差五都要到市场去买菜,有几次他在市场里精挑细选的肉,回家后却发现“变了颜色”,后来他才知道这是“生鲜灯”的作用。有过几次经验后,每次买肉他都会避开“生鲜灯”。
根据市民反映的情况,日前,百安坝市场监督管理所组织执法人员到现场进行检查,发现市场内确实还存在使用“生鲜灯”的情况,现场要求市场管理者组织经营户进行约谈,发放《重庆市万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规范食用农产品照明设施的提醒告知书》,要求限期改正。
12月12日,执法人员再次到市场进行检查,发现之前使用“生鲜灯”的摊位已整改到位。12月15日,记者来到市场看到,农贸市集内灯火通明,人群熙熙攘攘,不管是鲜肉摊位还是熟食、冻品区域,都悬挂着一排排普通白色照明灯。
“这样可以直观看到肉的颜色,新鲜不新鲜一目了然,买回去也放心。”正在选购的市民说,老年人眼神不太好,不太容易辨别肉的品质,禁用“生鲜灯”这个举措很好。
“现在大家都不用,全凭商品质量留住顾客,我觉得很好。”卖肉的摊主陈先生说,之前确实有同行使用“生鲜灯”,但是肉质好不好,试一次就知道,有消费者买肉的时候,会让商户把肉拿到自然光线下看,或者凑近闻一闻,如果品质不好的话,当场就会“露馅”,没了“生鲜灯”,市场竞争更加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