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时政新闻 科教文卫 城建交通 经济新闻 政法新闻 休闲运动 全球资讯 消费购物
万州新闻网
  日历   闹钟
新闻导航
推荐新闻
一周热点

您的位置:精品万州网址>社会民生 > 万州现在的农村都有了大变样

万州现在的农村都有了大变样

2018-06-29 17:04:08   来源:看万州   条点评   复制链接
万州现在的农村都有了大变样

6月29日,梨树乡龙头村村民邵青芝早早地起床张罗早饭,干净整洁的厨房内,明亮的灯光下,邵青芝一边翻动着锅里的蔬菜,一边哼着小曲,用她自己的话说,自从厨房进行重新装修改造之后,炒菜做饭的心情都好了。


一年前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潮湿阴暗的土墙房内让人分不清外面是白天还是黑夜,凹凸不平的泥巴地面时不时会被外面的雨水弄得更加潮湿不堪,恶劣的环境滋生了大量蚊虫乱飞,让人心生厌恶。


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勤劳的邵青芝和丈夫想要改变的心情尤为迫切。于是,买来瓷砖、水泥、橱柜等材料,并请来砖工,在大家的共同协作下,三天时间,逼仄的小屋摇身一变现代化的厨房。


其实,邵青芝家的变化只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近一年多以来,仅龙头村就有70%以上农户进行了厕所和厨房的升级化改造。短短一年时间,这个远在深山中的小村庄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变化?村民们的变化为何为如此之快?一切还得从全域环境综合整治说起。


转变观念动起来

梨树乡龙头村,距离万州城70多公里,全村1000多户居民沿路而居。长期以来,因为离城太远、交通不便等缘故,村里大约一半的人外出务工,家里留下了闲置的房屋因无人管理而变得杂草丛生;而在家的村民们也因为环境意识的薄弱,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同样是杂乱无章、污水四溢、鸡鸭散养,生活居住环境并不理想。


变化始于去年7月。彼时,随着全区全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推开,毗邻潭漳峡自然风景区的龙头村村干部们也开始意识到农户的居住环境与这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称号极不匹配。


怎么干?从哪里开始入手?村干部们经过一场场“诸葛联会后”,一致认为,环境要变,最先改的还是人的观念,只要人的观念一变,大家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这项工作就好开展了。从那时开始,一天一次的院坝会成为老百姓的家常便饭。“今天这个院子,明天那个院子,大家坐在一起面对面沟通,给他们宣传动员做工作。”村支书方国兵回忆,当时必须动员到户到人,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乡干部也是逢会必讲,下村组必查,进村必看,一时间,全村环境整治的氛围特别浓厚。


在强烈的氛围中,一部分村民开始行动起来,可让人无奈的是,仍有一部分村民要么自己不愿意动,要么自己没那劳力进行整改,导致院子环境参差不齐,整体人居环境并没多大提升。


基于此,村里提出,按照“联户保洁”的方式将整个村划分为一个个小的集中的区域,成立“联户保洁片”,每个片推选一名热心公益、有一定组织能力、勤勉细致的村民任“片长”。各户确定一名实际常年居家操持家务的保洁责任作为“户长”。各村(居)民小组与农户签定“联户保洁”协议,承诺共同遵守“联户保洁”规定,明确“联户保洁”内容及相关考核公示激励办法和措施。


村容村貌美起来

通过这一方式,两个多月下来,龙头村实现了华丽转身。


在距离村委会不远,一个名叫过路场的院子,让我们眼前一亮:座座民居错落有致,房前屋后干净整洁,鲜花绽放;泥泞小路摇身一变不粘脚的水泥路面,通往每家每户;曾经杂乱无章的厨房、卫生间,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装修,被户主打扫的干干净净。


对于院子环境的变化,居住于此的王继成感触良多:“以前出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自从有了水泥人行便道后,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出门就方便咯。”


不仅如此,以前村里没有垃圾桶,大家就把垃圾直接往河边倒,不仅污染了河水,还臭气熏天,环境差得很。自从村里开展了环境整治后,河里的垃圾被清理,村民们也一改乱扔乱倒垃圾的恶习,自觉将垃圾要么在自家烧掉要么将垃圾入桶。


其实,变化最大的还是公路沿线。如今,全长10多公里的村级道路两旁不仅开满了五颜六色的波斯菊,还修建了19个古朴的垃圾亭,垃圾亭下整齐地摆放着3个蓝色垃圾桶,用来盛装附近村民的生活垃圾。“考虑到我们的村民们主要位于这条路两旁居住,因此我们的垃圾亭也是沿路设置的,离居民点并不远,方便大家倾倒垃圾。”方国兵介绍,这一创新性的做法得到了村民们的支持与拥护,现在村民们都非常自觉,会主动将家里的白色垃圾扔到垃圾桶,垃圾桶盛满之后,大家也会主动给清运工打电话,通知其前来清运。


为了将这份美好继续保持下去,龙头村建立了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实行环境卫生评比制度,每月评比一次,推选出4家文明卫生光荣户,颁发流动红旗、张贴公示,并发放洗衣粉、肥皂等生活用品作为奖品,以资鼓励。


“非常有用。”连续多次被评为光荣户的杨三元告诉记者,有了这么好的环境谁都不愿意再破坏,我们也一定会将这美好的环境保持下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好这一方绿水青山。


三峡都市报社全媒体记者 应凤林
责任编辑:何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