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火热,叫做剧团研学;
有一种共赢,叫做共享共促;
有一种期待,叫做以热焐冷。
北京中汉教育集团“剧团研学”自10月15日盛大启幕后,10月22日再度驶入三峡杂技艺术团。
一张张笑脸是欢乐的尽情绽放,一阵阵掌声是活动的成功宣示。一场比一场火爆的盛况,预示着北京中汉教育集团“剧团研学”的独特创举,开始朝着预设的轨道前行。
共享共促 美美与共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人人平等、人人可为”的教育理念,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孩子,为每个孩子的最优发展提供支持、奠定基础,10月22日,由重庆三峡交旅(文创)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万州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重庆三峡杂技艺术团承办,北京中汉教育集团联合执行的“共享国粹经典 共促残健融合”主题剧团研学持续热演中。500多名孩子和家长携手走进三峡杂技艺术团,与演员零距离互动体验,感受着传统国粹的魅力和杂技艺术的非凡。
活动过程中,现场的每个人都化身为特殊儿童的“筑梦人”,主动与他们牵手走上舞台,在三峡杂技艺术团专业演员老师的指导下,体验杂技魔术、舞台微表演等剧团研学课程。全程“体验互动”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舞台上敢于大胆尝试、不断挑战自我,懂得相互帮助、不忘彼此鼓励,现场氛围温馨融洽、感动且励志,充分体现了“寓教于乐、寓教于演”剧团研学课程理念。
北京中汉教育集团希望以此次生动有趣的研学活动为契机,用心搭建一座艺术的桥梁,贯彻“弱有所扶”、“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让更多的特殊儿童近距离感受体验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用情播种一颗传承的种子,让天真灵动的童心在国粹艺术中涵泳玩味。同时,通过“剧团研学”,使特殊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和社会功能不断得到改善,普通儿童不断形成平等、尊重、接纳和包容的思想,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在共享共促的“剧团研学”中实现双赢!
融合嫁接 再现火热
节目一个接一个,掌声一浪高过一浪。
专业的杂技演员老师们,个个动作灵巧、身手不凡、神乎其技、韵味十足,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凭借丰富的舞台经验与精湛的表演技能,引导孩子们在体验中互动,在互动中成长。
《柔术》、《蹬鼓》、《高拐倒立》、《高空皮条》……精彩的表演,更是让现场热火朝天。孩子们时而聚精会神,时而欢呼雀跃,整个课堂活力四射、欢乐爆表。技艺精湛的老师、奇思好学的孩子、童心未泯的家长,构成了一幅轻松欢快的和谐画卷。活动结束后,大家一起合影留念,记录下了这美好而又难忘的时刻。
10月15日和10月22日,两场杂技表演,两站研学之旅;同样的节目表演,不一样的观众。火爆一场胜过一场,反响一次强似一次。成功绝非偶然!北京中汉教育集团依靠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深厚的研学经验积淀,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和科学的推演论证,通过与相关部门及剧团的充分沟通对接,将杂技、川剧、曲艺等传统艺术和学前教育进行巧妙嫁接,成功推出了研学精品——“剧团研学”。
以热焐冷 冷热相宜
三峡杂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曾经创下了无数辉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文化艺术市场的消费升级分流,一些传统艺术的发展空间不断受到挤压。但是,杂技艺术表现出来的对人的极限潜力的张扬和对世界客观规律的把握,不仅能满足观众的审美需要,还能激发观众的英雄感、崇高感。因此,杂技市场呈现出两极分化,一些地方的杂技舞台门可罗雀,而一些地方综艺型的、主体性、参与性的杂技演出表现出强劲发展的势头。
北京中汉教育集团深耕学前教育20多年,集团很多老师对中国杂技、川剧、曲艺等传统艺术也涉猎较深,凭着与这两个领域的因缘际会,将学前教育和传统艺术门类进行融合嫁接,一度成为集团决策人的执念夙愿。
如何用目前热度日盛的研学活动,带热传统艺术市场?北京中汉教育集团一班人经过深入研讨,终于推出了“剧团研学”。如何真正实现两个领域以热焐冷 、冷热相宜?
北京中汉教育集团对“剧团研学”从理念到环节,进行了量身打造。坚持“用教育致敬传统”的特色课程理念,以“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的教学方式唤醒广大少年儿童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加强每一站研学课程环节的精心设计,以舞台微表演强化传统艺术的综艺性,以体验互动强化传统艺术的参与性,以特殊受众强化传统艺术的主题性,通过提升综艺性、参与性、主题性给杂技、川剧、曲艺等传统艺术注入全新的活力。
“剧团研学”,我们一起期待!
钟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