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网址 | 汽车之家 点评美容 大河票务 三峡都市报 百度 三峡传媒 凤凰网 区政府网 万州公交网 万州台直播 万州吧 腾讯 更多网址

心向暖阳 花开如馨——万州区“十佳科技特派员”风采录

2022-09-30 9:35:40 来源:三峡传媒网 [撤稿纠错] 条评论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的重要指示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科技特派员工作氛围,激励广大科技特派员秉持初心,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由区科学技术局、区委宣传部、区委统战部、区委人才办联合举办的“万州区十佳科技工作者”选树活动于9月23日落下帷幕,邓烈、袁昌定等10名科技特派员入选。这些来自科技管理、医疗卫生、科技型企业、科研机构等行业的翘楚们用不负时光、不负热爱、不负生命的坚持和执着,打通农村科技传播最后“一公里”,跨过农业科技成果最后“一道坎”,坚持将实用科技送到农民的“一亩三分地”,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添劲”,让科技的种子在万州3457平方公里的热土上生根发芽。他们坚信,只要心向暖阳,定会花开如馨。


邓烈 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研究员。 2012年开始来到万州开展科技特派员服务,在服务玫瑰香橙产业基地过程中,根据各方面项目和资金保障能力与条件,组织中柑所多个学科领域的科技人员组成科技特派员团队,协同开展科技支撑服务,指导选育出当地原产的塔罗科血橙新品种2个,指导建立了塔罗科血橙品比园,集成和示范推广塔罗科血橙优质丰产、省力化机械作业、精准管理、无公害栽培等八大技术套餐系统,并探索出通过滴灌施肥、肥水一体化、无人机植保、机械化精准作业和促根丰产等技术,初步确立了万州玫瑰香橙种植技术在全国的领先和引领地位。

 


袁昌定 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 担任万州区科技特派员以来,协助企业引进推广新品种3个,其中西门塔尔肉牛1个、“大平二号”蚯蚓1个、复合生物菌1个;推广适用新技术7项。同时,协助相关企业争取市级财政补助资金25万元,用于引进架子牛;协助争取2021年度万州区科技项目——牛粪资源化利用技术及产品研发,项目建成后,牛粪生物有机肥每吨纯利润可达400-800元,蚯蚓养殖亩均收入2万余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争取财政项目资金8万元,支持恒合土家族乡建设蜜蜂标准化示范场3个(其中2个为残疾人创业),龙驹镇蜜蜂标准化示范场1个,带动蜜蜂产业发展。

 


祁俊生 工学博士、教授,重庆三峡学院副校长。 指导龙驹镇申报市级科研项目38项,构建起“校企”合作、“政产学研”一体化的农村产业科研成果转化推广服务模式;围绕龙驹镇优质粮油、茶叶、花椒、中药材、特色小水果、畜禽养殖等方面开展技术指导,先后引进新品种21个,新技术24项,实施科技示范应用项目8个,建成科技帮扶产业基地25个,核心示范面积5000余亩,举办专题技术培训会57场,解决技术难题53个,培训农民1558人次,培育新型农业主体10个,新增就业360人;助力龙溪村、梧桐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灯台村、宏福村获评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有效解决了一批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探索形成了一些产业基地发展的好模式。

 

徐洪志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三峡综合试验站站长。 担任万州区科技特派员以来,他把自己当村民、当企业员工,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能力,与市场主体紧密合作,培育引进高产油菜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油量。选育推广“双低”良种,选育出脂肪酸成分均衡且人体必须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油菜新品种“万油410”并大面积示范推广。研究推广的油菜多元化开发利用技术和稻油轮作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每亩增收300元以上,初步解决了油菜“缺而不种、种而不管、管而不优”的共性问题,培育了业主种植油菜的内生动力,促进了万州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刘怀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博导、院长,重庆市基础昆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市植物保护学会常务理事、理事长。 在担任科技特派员期间,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带领团队深入到万州区柑橘、猕猴桃等基地开展病虫监测、绿色防控调研、咨询和技术服务,尤其是将承担的多项研究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应用推广,在万州多个柑橘基地开展了应用捕食螨防治柑橘害螨(柑橘红蜘蛛、黄蜘蛛)试验示范与推广,协助万州区农委建立了农业农村部柑橘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示范园、标准化示范园等,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

 

赖登祥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从事胸心外科工作20余年,创建三峡医院心脏外科,累计完成各类胸外科手术、心脏外科手术5000余例,疑难重症及三、四级手术达80%。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在康复理疗、针灸、推拿、皮肤科、再生医疗技术等方面推广基层适宜技术;利用医院互联网建设优势,为28家基层卫生院提供远程医学服务,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路;举办技术技能培训、义诊、“三下乡”科普讲座等社会培训项目,惠及2万余人;健康大巴开进白土、大周等乡镇,开展义诊活动,免费检查心电图、超声及放射千余人,免费发放疾病预防知识宣传册数千份。

 

蒋际谋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 近几年,针对我区枇杷产业主导品种结构较单一的现状,每年在生产关键季节,他都尽量安排时间到万州进行生产调研和技术指导,针对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开展枇杷修剪、疏花疏果、蚧壳虫防治等技术培训;针对枇杷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花工大、成本高、品质下降等问题,提出科学规划枇杷产业发展战略布局、栽培品种多样化、推广省力高效配套技术与模式、创新营销模式、培育枇杷产业文化等发展策略;针对万州枇杷果实日灼病问题,他组织人员开展调查,利用影响果实日灼病发生的环境因子、果实发病敏感时期等研究结果,研究和推广从疏花疏果、树体管理等方面降低果实日灼病的技术措施;为推动标准化生产,他组织宣贯《贵妃枇杷生产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促进了万州枇杷产业的良性发展。

 

沈广宁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副所长、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干果育种与栽培学科团队首席专家、中国经济林协会板栗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2018年以来,在鲁渝科技协作指引下,针对万州板栗结果率低的“卡脖子”难题,先后引进优新品种20个,建立示范园200多亩,为万州3.5万亩板栗提质增效提供示范样板。同时,指导培训农民和技术人员300余人次,协助争取项目资金190万元。2021年,被评为重庆市市级优秀科技特派员。

 

明兴加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科研处副处长,中国中药协会石斛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 2015年被聘为市级科技特派员服务石斛产业发展以来,组织课题组成员对罗田镇及周边区域的石斛资源情况进行调查,立足罗田镇石斛资源的调查成果,结合当地资源优势,以铁皮石斛为实施对象,采取了岩壁贴石和林下贴树的仿野生种植模式。通过技术培训、实地指导、派出单位安排帮扶资金、科技创业企业入驻等多种方式开展了科技帮扶,并邀请10余名专家开展了包括石斛在内的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培训人员300余人次,助推以万州为主体的渝东北石斛产业发展。

 

陈亚强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 2017年以来,陈亚强带领师生累计开展动物防疫技术服务200余次,免疫家畜共计2万余头、家禽20余万羽、犬0.4万只;深入对接服务龙驹镇芦花鸡产业,共同开发了山地高效芦花鸡饲养管理技术、雌雄精准识别技术,领衔的团队被万州区委组织部认定为“万州区创新创业示范团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动物防疫职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重庆市动物防疫能手、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记者 黄玉保 通讯员 何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