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网址 | 汽车之家 点评美容 大河票务 三峡都市报 百度 三峡传媒 凤凰网 区政府网 万州公交网 万州台直播 万州吧 腾讯 更多网址

旅途札记 | 万县寻踪

2022-09-04 14:15:40 来源:三峡影像网 [撤稿纠错] 条评论

人对于自己的出生地,总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 题记

我出生在万县。我家住在当时的四川万县西山路一栋三层小楼房,街斜对面就是有名的西山公园。在我们家庭记忆里,西山公园有着特殊的印记。我出生前1949年那个夏末,我哥哥在西山公园内的西山小学读一年级,那时,随着共产党解放军在全国势如破竹、摧枯拉朽的攻势,万县已经陷入兵荒马乱之中。一天放学时间到了,6岁的哥哥没有按时回家,我母亲挺着大肚子和我姑姑到公园找寻,嘶声叫喊,到傍晚时才发现我哥哥和他的一个小学同学赤膊赤脚从公园后山长长的阶梯哭啼走下来。


后来才知道,他们俩被“棒老二”绑架了。他们放学时,被一个中年人拉住,说可以带他们去后山“飞机洞”看大飞机,于是他们俩就兴致勃勃跟去上山。西山公园背靠西山,山上有不少抗战时期为躲避日军轰炸而修筑的防空洞,抗战胜利后,这些防空洞被荒废,渐渐成为无业游民栖身地,也有少数歹徒利用这些地方干一些抢劫、绑架的勾当,四川把这些人称“棒老二”。我哥哥不幸成为一个小小的“绑票”,不知是绑匪觉得这两个孩子“油水”不大,还是觉得孩子哭哭啼啼心烦或者良心未泯,他们把孩子身上的衣服、鞋袜剥得一干二净就放他们下山了。当时的情景,几十年后哥哥还记忆犹新。


我出生不久,1949年12月8号,万县解放。我哥告诉我,那天擅书法的我的舅舅,兴奋地写了不少红红绿绿的标语到街上贴去,大家都感到:兵荒马乱的日子终于结束了,我们可以回宜昌老家了。


在历史上,我们家和宜昌好多家庭有着一样迁徙轨迹:祖籍宜昌,父辈在长江轮船上谋生,抗日战争初期(30年代后期),随着惨烈的宜昌大撤退,全家也“逃难”至四川。开始暂居万县陈家坝,我爷爷的妹夫,我们叫陈姑爷爷,一个在民生公司轮船上做理货的文化人,他的老家就在陈家坝。据父母讲,那时宜昌进川的人家一般都选在陈家坝落脚,陈家坝在万县南岸,属郊区,房子便宜,陈家坝还有个简易机场,更重要的是陈家坝有公路与恩施利川相通,交通方便、物资也丰富。后期,移民四川的宜昌人渐渐站住了脚,才纷纷过江到万县城区买房租房。



我爷爷少时读过私塾,有点文化,为人重侠义。上世纪初,他年轻时,四川爆发了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保路运动,这期间,他在宜昌 - 万县间上下奔走呼号,博得极好人缘,在当地小有名气,抗战开始后,他便利用这个优势到处呼吁抗日,呼吁川军出川抗日,号召各界捐款捐物支援抗战,史载:抗战八年,川军共有6个集团军零1个师共约300多万人出川抗战,居全国各省之首,出川部队的大部分都是我父亲、伯父他们所在的民生公司冒着炮火从长江送到前线去的。万县前后两任市长杨森、王陵基先后率部出川抗日,参加了著名的南昌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鄂西会战,期间川军将士伤亡巨大,粗略统计在八年抗战中,300万川军出川抗战,64万多人伤亡,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冠!


在成都建川博物馆,有一面白布做的“死字旗”,是20世纪80年代根据川军老人王建堂记忆复制的。1937年秋,青年学子、川军战士王建堂在出川抗战前,其年迈的父亲无法亲自到县城为儿子送行,于是托人交给他一面写有"死"字的旗帜,鼓励儿子为国捐躯,旗中间写着一个斗大而苍劲有力的"死"字,旁书:“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 “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充分体现了这位父亲在民族危亡之际壮怀激烈的爱国情怀和拳拳至深的父子亲情,至今读来,仍让人动容。


台儿庄战役中,川军122师师长王铭章,奉命驻守滕县,王师长亲自指挥巷战,不幸遭机枪扫射壮烈牺牲。,所部官兵逐屋抵抗,战至最后一人。122师5000余人几乎全部伤亡,同时毙日军4000余人。李宗仁曾极感慨地说:“如无滕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以寡敌众,写成川军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毛泽东主席曾挥毫写挽联哀悼王铭章:"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


川军二十六师,参加淞沪会战,是战绩最好的五个师之一,全师四千余官兵,到撤离战场时仅存六百多人,伤亡80%以上。


“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36集团军司令李家钰诗)此类壮烈战事,举不胜举。抗战期间,四川人民真是砸锅卖铁、破釜沉舟,付出了莫大的牺牲,其中也有我的父辈、祖父辈的一腔热血在里面。1941年8月22日,民生公司“民俗”轮由巴东载部队伤员开往重庆,在巫山县青石洞水域,遭七架日机轮番轰炸沉江,船员死亡70余人,随船伤员死亡160余人,旅客死亡20余人。我大伯余开富时为该船船员,亦随船沉江殉职,尸骨无存,殁年仅28岁。


抗战胜利后不久,我爷爷因劳累过度,五十多岁竟猝亡辞世,他的坟茔就安葬在陈家坝,永远留在了万县。 抗战胜利后,四十年代末到五十年代初,我们家这些宜昌移民才又返回宜昌。 我们家是五十年代初回宜昌的。 我的小学、初中同学好多家庭都有同样的经历。 这段历史,谈的人少,其实这种大规模的移民,对于一个地方的兴衰往往会产生极大地影响。


三十年代有民谣:“大四川、成渝万”,万县一度与成都、重庆相并列,为四川第三大城市。万县的崛起恰恰是在上世纪30年代,随着武汉、上海等地工厂内迁,加之大批移民民涌入,万县短时间人口剧增,城区人口由不足3万猛增至18万,生产发达、市场繁荣,风头不减成都、重庆。但“成也萧何败萧何”,到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大批工厂回迁,移民回流,万县又陷入萧条。一直到九十年代初,万县的市政建设基本还是四十年代的格局。进入新世纪,因为三峡工程,万县成为接受移民最多的地区,这才为万县又一次腾飞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万州历史悠久,是一座千年古城。早在西周,其地属秦,置巴郡。秦一统天下后,分置三十六郡,川东始置县,秦属巴郡朐忍县。东汉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刘备分朐忍地置羊渠县,治城今长滩,此为万州建县之始,距今已1800余年。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置南浦郡,领梁山、南浦、武宁3县;武德八年改南浦郡为浦州。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唐太宗李世民改浦州为万州,以“万川毕汇”、“万商毕集”而得名,此后,虽然郡名随朝代更迭而改来改去,但州名万州一直延续至今。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降万州为万县。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设万县专区。建国后仍一直称万县,设万县地区和万县市。1997年3月,重庆直辖,万县又改回万州区。


万州1902年被辟为通商口岸,1917年3月,英国控制的重庆海关在万县城东钟鼓楼上游锦江台处正式设立分关。1925年7月,段祺瑞政府宣布万县正式开埠,从此万县成为四川省第二个直接报关出口的通商口岸。四川军阀杨森于1928年成立万县市,自任市长,认为“入其国,田野不辟,教化不修,不可谓之治国。入其市,道涂泥泞,尘秽山积,不可谓之良市”。他“仿欧美各国,移风易俗”,着力推行其“新政”,大刀阔斧开始市政建设,委任留日学生任海暹为工程师。在老城的基础上规划新城,先后修整环城路、文明路、一马路、二马路、三马路、西山路、果园前路、果园后路、长城路、望江路、电报路等12条泥结碎石马路。动工兴建万安桥、福星桥;开辟钟鼓楼、南津街两处新市场;兴建西山公园,建成高大的西式钟楼,为长江沿岸仅次于上海、武汉的第三大钟楼,至今仍是万州的标志性建筑。



西山公园标志性景点西山公园钟楼建成于1930年,建成至今一直被认作是万县市标志性建筑物 。"万县八景"之一的"西山夕照"即以此命名,自1930年建成以来,一直吸引着过往名人和八方来宾登楼一览江城风采。西山钟楼是中西风格结合的建筑,造型精美,雄伟壮观,与上海海关钟楼、武汉江汉关钟楼齐名,系长江沿岸一大景观。钟楼高50.24米,共12层,楼顶双层盔顶,呈八角型,底层为厅,有螺旋形铁梯直上楼顶。楼四层上四周装有巨型时钟,其声音洪亮,响彻全城。钟楼底厅矗立着一座高达5米、四面各宽1.3米的巨大石碑。这块巨石来得很不容易。据亲眼见过的老年人讲,巨石采自公园上边的望马石,每天几十人用下面垫圆木滑动的办法,连拖带推,花了半个月时间才运到。


这块巨石原是想给当时驻万县的最高军政长官陆军二十一军第三师师长兼万县市市长王陵基做德政碑用的,后来,王的一位幕僚建议说:"历史上为自己树德政碑的人,很少有不被后人唾骂的。师座不如不留姓名,只写些好的格言刻在碑上,说不定人们因之受益,反而还会长久念及师座呢!王陵基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便请万县晚清拔贡谢仙庄先生写了近千字的处世格言,刻于石碑的四方。由于这些格官言简意赅,浅显易懂,很快便在万州城乡广为流传,对整饬乡风民俗起到很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

如欲成一个人,先要吃得苦,耐得劳。凡是做一件事总要慎于始,奋于终。

勿以小善为无益而不为,勿以小恶为无伤而不去。善积而大则昌,恶积而大则亡。

自奉要薄,待人要厚责己要严,待人要宽立品要高峻,处事要和平。

此碑四面,凡一千多言,多入眼入耳入心。


1958年,周恩来总理曾亲临钟楼,并阅览格言碑。1964年,中共万县市委根据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肖华的建议,将碑文改刻毛泽东诗词,分别为《沁园春?雪》、《浣溪沙》、《水调歌头?长江》、《长征诗》。


几十年来,西山钟楼矗立在万州半山腰上,需要仰望,过往船只凡是远远看见钟楼,就明白到了万县城。如今随着三峡工程蓄水,钟楼早已经与水面略高,早年映入人们眼前的是“滚滚长江东逝水”,而今看到的是碧波万顷平湖万州。到了夜晚,西山钟楼亭亭玉立于平湖两岸璀璨的万家灯火中,依然不失其独有的典雅与大气。


2019年10月7日,西山钟楼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因为工作关系,我曾多次到万县,好几次去过西山路,时过境迁,但那一片的老房子大都还在,虽然没法确认我家当时到底租住在哪一栋,但在冥冥之中,我觉得我回到了我出生的地方了。1989年10月,我在万县写了一首诗:

童稚故梦已无踪,西山森然依旧容。

杨家街口觅小吃,天生桥畔会新朋。


这首诗里提到万县的两个重要的地名。杨家街口是万县主要的集散码头,其地位相当于重庆的朝天门、宜昌的九码头。它的出名是因为它蔚为壮观的青石台阶,万县人叫梯子。一百多级台阶,宽大平整,梯子周边全是各类茶肆酒馆、火锅小吃,从早到晚,人来人往,吆喝声此起彼伏,香气扑鼻。杨家街口大梯子一度与西山钟楼并列,成为万县的地标性建筑。每到秋冬水退时节,其宽敞的沙滩河坝,又成了万县最大的竹木藤器交易市场,我们家买过的几把藤椅都是在这里买的,还真是价廉物美、经久耐用。


说到梯子,那真是万县一大特色。在万县这座阶梯式的山城里,石砌的梯子随处可见,梯子伴随着一代代人成长,烙印在每一个万县人的记忆里。在万县,梯道或宽或窄、或直或曲、或盘桓直通山顶、或衔接城区要道,构成这座城市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平广场梯子186级,全青石材料,粗琢细雕,分8个平台,曾号称“西南第一梯”;鸽子沟梯子249级,上接商业闹区高笋塘,下连万县最繁华的街道电报路,几乎成了万县人上街购物必走之道;望江大梯子331级,是登高看江景的最佳地方;偏石板梯子240级,弯弯曲曲,富有诗意,是摄影发烧友的最爱;太白岩健身大梯909级,是万县人晨练健身的好去处;还有新近建成的爱情天梯311级,是恋人们必打卡之地。据说四层岩梯子过一千多级,我还没见识过。万县人爬梯子爱说“陡起爬”,我的一些万县朋友曾自嘲道:都说万县人说话嗓门大,没有成都人说话婉转轻声,那是爬梯子闹的,肺活量大,所以嗓门就大。


至于天生桥,那是万县又一著名景点。在市中心的苎溪河上,有一块天然巨石横跨东西两岸,巨石天生,宋时称"天生桥",并有摩岩石刻"天仙桥"三字镌刻其上。苎溪河是一条季节性山溪水,春夏之间,涨水时桥下瀑布飞悬,如雾似雪,枯水时刻,流水叮咚有声,酷似琴音,加之"天生桥"象一把平放的古琴,因而得名"石琴响雪”"。清雍正年间,夔州知府杨本源在桥东西头题名"响雪"、"石琴",有"有风因喷雨,无日不闻雷"之句。万县八景之一"仙桥虹济"即指此景观。相传李白曾渡此桥,故又名"天仙桥"。三十年代美国柯达公司将"仙桥虹济"照片搜入《世界风景集》,八十年代初,此处风景照片曾在美国旧金山展出。明代诗人杜应芳《天生桥》诗这样写道:

灵根穿地起,神斧画天通。龙卧雷奔壑,鲸天雪渍空。平能舒险仄,坚不受磨礲。应与银河接,还期黄石逢。



苎溪河畔,风景宜人,建有不少别有风味的酒家茶肆。1989年的一个山明水静的秋日下午,万县的朋友邀我在溪边“阅江楼”聚会小酌,面对天生桥如画美景,真是心旷神怡、豪兴干云。做东的H经理是一个性情中人,据说他还和万县人的骄傲、著名诗人、文艺评论家何其芳沾点亲。他端起酒杯对我说:“李白老夫子曾经在太白岩读过书,来天生桥吟过诗,今天又喝的是万县名酒‘诗仙太白’,我们学学老夫子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走一个!”我一听也是激情满怀,接了一句“‘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走一个!”那天我们在苎溪河畔,面对天生桥如画美景,边喝边聊,几乎相同的人生经历,难忘的知青情怀,让我们越谈越投机,一席终了,我们端起酒杯,几乎是异口同声吼出“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其时,我们已熏醉踉跄,在河边久久不愿分手。从此,我们成为好朋友,H经理后来在工作中给了我极大地支持,我到现在都不能忘记这份友情以及那天酣畅淋漓的感觉。



三峡库区蓄水后,竺溪河水面宽广,天生桥已长淹于水下,万州政府在竺溪河口内侧狭窄处修建了一处堤坝,竺溪河变成了现今的天仙湖。一个美景消失了,但另一个风光绮丽的景区又诞生了。2007年初,宜化收购了万县一家盐化工公司,在有些资产的善后处理上,宜化的一位项目负责人邀我去现场看看,这年四月,我再次来到万县。万县已经大变样了,整个城市借三峡移民之东风,正快马加鞭地向着现代化滨江大城发展。连接三一八国道线的一座特大型公路配套桥,长江上第一座单孔跨江公路大桥,也是当时世界上同类型跨度最大的拱桥万州长江大桥业已建成通车,另一座更为漂亮、跨越长江的特大型子母塔悬索桥万州长江二桥也闪亮登场,据说还正在策划万州三桥、四桥,古老的万州正日新月异,眼花缭乱地变化着。


一天晚上进餐时,我问酒店经理:“现在还有阅江楼吗?”这位经理有点恍惚:“不知道。”我不死心,再问:“就是天生桥边上那个阅江楼啊。”她面露惭色,说:“对不起,我真的不知道什么阅江楼。”一打听她是三峡移民过来的,不是万县本地人,当然不知道,弄得我一晚上都有些失落。有时,岁月的记忆只存在于个人的心里,也正因为这样,每个人心底才拥有自己特有一小块绿洲。



1990年夏天,我到万县组织召开供需衔接座谈会,一天晚上,当地的几个朋友邀我到杨家街口吃火锅。那时小摊火锅店可没有后来的酒精炉,更别谈电磁炉,就是一个环形桌子,中间放一个大的煤球炉,上面搁一口大锅,大家围着炉子坐,麻辣香鲜的火锅汤咕嘟咕嘟翻腾,条件虽然较差,但味道确实一流。锅里还有一个铁格子,每个人在自己面前的格子内涮肉涮菜,格子下面是相通的。这种火锅吃法很有万县特色:不文明但安逸,据说是在万县历史上影响很深的袍哥首创。吃这种火锅最大的感觉就是三个字:热、辣、爽。


这里的人越是夏天热越是钟爱这口,他们说:围着炉子吃火锅喝白酒,浑身的汗直往下淌,一顿火锅吃完,浑身汗湿透,再去洗个澡,别提多通泰了,排毒祛湿,百病不沾。那天,有朋友还专程从旁边小吃摊要来万县烤鱼和羊肉格格,我特别喜爱这两个万县名吃,可以说百吃不厌。话题就从这说起,我说:“虽然我出生在万县,但其实在万县待的时间并不长,可不知为什么,我却一直对万县的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喜欢这种味道、喜欢万县乡音。”我说完,一个朋友端起酒杯就和我响亮地碰了一下,一口干了,然后慢悠悠地说:“我给你讲个故事,我家以前住在老屋,每年都有燕子在屋梁下做窝。记得有一年开春,早晨我刚一开门,就有两只燕子呼地一下飞进来。径直往原来的燕窝飞去,像是认得的。我奶奶告诉我,这两只燕子肯定是去年在这里生的小燕子,它们是回老家了。


60年代初,我父亲单位分了房子,是那种红砖房,两层楼,有公共卫生间,比起我们阴暗潮湿的老屋不知好到哪去了,我们都叫它‘洋房子’,可我奶奶就是不搬家,她说要去你们去,我就守在老屋。后来父母别不过奶奶,只好带着我弟妹先搬走了,留下我陪奶奶。一天我问奶奶,为什么不愿搬家,奶奶叹了口气,说:我们走了,燕子就找不到家了。我第一次在奶奶眼里看见晶莹的泪花。又过了两年,奶奶过世了,我终于离开了老屋,走的那天,我突然想起奶奶牵挂的燕子,还偷偷哭了一场。那年我十二岁。”他说完,大家突然沉默下来,刚才还吆五喝六大声嚷嚷的几个川东汉子不约而同地放下酒杯,可能大家突然都想起了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想起了老家曲曲弯弯的青石板梯子、想起了巷子口那株枝繁叶茂的黄桷树、想起了那些消逝了的岁月吧。


说起出生地,我还遇到过一件叫人哭笑不得的事。2014年11月,我到市公安局出入境处办理电子版的港澳通行证,在户口审查时卡住了,因为公安局电脑里是“重庆市万州区”,可我的户口本上的出生地还是“四川省万县市”,几次操作都过不去,那位警察大姐无奈地对我说:你得去你户口发证地把户口改一下。我当时没多想就迅速乘车赶到我的户口发证派出所。一位年轻白净的小警官接待了我,听了我的要求后,慢悠悠地对我说:“更改户口出生地需要原出生地提供证明文件才能办。”我一听就懵了:“你的意思我还得到万县去找人出证明?四川万县改为重庆万州是国家的变动,全国人民都知道啊,报纸都登过。”小警官面色不动,说:“是,报纸登过,但你不能让我夹张报纸放到你户籍档案里吧,总得有原出生地的证明,这是规定。”真是秀才遇到兵,我有些恼火了:“那你请你告诉我,我应该去找万州公安局那个派出所出证明呢?如果人家和你一样,要我出具在万县的出生证明怎么办?国家的正常行政区划变动,怎么还要我们老百姓去找证明,这不是强人所难吗?”正嚷嚷间,午餐的时间到了,从里屋走出几个领导。其中一个副所长认识我,忙问:“余总今天怎么到我们这来了,忙什么呢?”我才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又说了一遍,他一听就批评哪位小警官:“这种情况属于国家进行的行政区划调整,按国务院、公安部通知办就行,怎么还要原出生地出证明,纯粹扯淡。”一会儿叫来一位女警官,我把身份证、户口本交上去,嘁哩喀喳,不到十分钟,新户口本出来了。


回来的路上,我还在想:如果没有那位所长认识我,事情会是怎样?


前些年,因为多次往返宜昌、万县,工作之余,也去探访游览了不少万县名胜。除了上面说的天生桥,万州乃川东名都,上束巴蜀,下扼夔巫,风景如画,名胜众多,历年被文人墨客赞颂的"万州八景"现在最值得一游的据我看还有这三处。



一是太白岩:太白岩,原名西山,高约400米,长约3公里,面积40公顷。自然风光奇美,岩上古今题刻闻名遐迩。自唐宋以来,就有万州名胜之称。 明万历年间,四川按察史曹学铨来万,指出唐代诗人李白曾在西山读书,遂修建"太白祠"。 西山也因此得名太白岩。


太白岩现存摩岩石刻40余处,清道光年间的摩岩石刻"太白岩"三个大字清晰可见,太白岩风景绝佳,草木之秀,林泉之胜,登临山顶,发思古之幽情,览万州之全景,赏江山之秀美,是游客览胜的常去之地。 传说,"诗仙"李白曾到山峰西崖上饮酒弈棋。 日落黄昏,晚霞中飞来一只五彩金凤,口衔金壶,飘落在李白身边。 李白举起金壶豪饮,而后抛掷金壶,仰天大笑,跨上金凤飘然而去。 从此留下了"谪仙醉乘金凤去,大醉西岩一局棋"的千古佳话。 那只金壶落于北面一山头,顿时化为一股清泉,长流不断,后人取此泉水酿酒,名为"诗仙太白酒"又将李白弈棋的山崖取名"太白岩"金凤栖歇之处名叫"歇凤山" 。


历代文人名家多在太白岩石壁刻石题字,现存有摩崖石刻52余处,分布在长460米,宽30米的崖壁上。这些石刻是自东晋至民国的石刻遗存,书体以楷为主,涵盖草、篆、隶、行诸种书体。太白岩山势陡峭,石质坚硬,适宜刻字题写,且利于保存。从历代留刻的真、草、篆、隶、行诸种书体来看,均反映了当时较高的书法水平,值得一览。


沿着陡峭崎岖的山路向上,进入太白公园的门口,就会看到一扇寨门,门匾上书"第一山"。山门石刻对联为清代四川提学使何绍基撰写的"漫天宿雾,万泉恢复风墙动。一轮冰霜,群山齐失白岩高。"百年风雨冲刷后,依然笔力遒劲。进入寨门,就进入了一个石刻书法的世界。 在半山石壁,有宋代石刻"观德亭"三个大字,颜色已经有些黯淡,但是仍能辨别认识。 楷书"统束余山"四字也为宋代所刻,端严而修长,笔画挺拔而细瘦,颇类黄庭坚书法风格。

清朝的文人士大夫在太白岩上的题刻是太白岩石刻主体,多达43块。有仿王羲之行书体书刻于光绪庚寅年的巨幅"鹅"字亚拙山人王锡金书于咸丰丙辰仲春的颇类赵孟行楷书的"心正"二字有光绪年间渝城周仁勋所书的"福寿岩"大楷,厚重饱满,大气磅礴。


一次在登太白岩时,同行的万县朋友告诉我:

据说牟其中年轻时爬太白岩写过一首诗,他出名后有人想将这首诗镌刻在石壁上,因为政府不同意才没成。 幸好没成,不然现在他出事了,还得费功夫铲掉。 回来后我查了下资料,发现所说牟其中诗,是他 19 岁登太白岩所写,是一首《虞美人》词,词云:

“九人踏雾入山来,重登太白岩。一层断瓦一层草,不似当年风光一般好,垣颓柱斜庙已败,何须再徘徊。愿去瑶池取玉柱,莫道大好河山无人顾。”


艺术性暂且不论,但其中呼之欲出的强烈的政治抱负,倒是与牟其中一生的性格与追求十分契合。 牟其中是万县名人,曾是万县玻璃厂工人,改革开放后下海经商,创办了南德集团。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没听说过这个人,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那可是个如雷贯耳的名字。


牟其中是第一个参加达沃斯论坛的中国企业家,1994年被评为“中国改革风云人物”,曾被《福布斯》杂志列入1994年全球富豪龙虎榜,位居中国内地富豪第4位。1991年,他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利用到货时间差,他在山东、河北、河南、重庆、四川等七个省组织了500车皮轻工商品、食品交给俄罗斯,以货易货方式换进4架图-154飞机,卖给刚刚组建的川航,既解决了川航资金困难,他也从中赚到8000万元巨款,这可是在1991年,简直成了一个传奇。


牟其中是一个思想狂人,他有句名言:世界没有办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他甚至想将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宽50公里、深2000多米的口子,把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引入中国干旱的西北地区,使之变成降雨区,炸平陕北地区的沟壑,使之真正成为“好江南”他还有许多理论探索,比如“99度加1度的理论”、"平稳分蘖"理论、"智慧文明时代"理论等,可惜,他的这种天马行空的理论狂热最终把他引上歧路,成为又一个“早衰”的企业家。至今和万县朋友谈起牟其中,还有人为之叹息。


1982年6月,国家文物局将太白公园列为"中国名胜"。


二是流杯池。实话说流杯池本身现在看来有些简陋,甚至寒酸,但其价值厚重。流杯池位于万州高笋塘,因北宋黄庭坚曾在"流杯池"宴饮并书写了传世名作"西山碑"而闻名天下,为古万州的一大人文胜景,万州古八景之一。流杯池,系一石上凿沟,引水环注其间,而流杯饮酒之处。古时文人墨客围池边,将斟满酒的杯从泉头放下浮于池中,任其漂流,酒杯停于谁的面前,即该谁赋词饮酒。该池凿于宋嘉祜八年(公元1063年),流杯池畔有黄庭坚撰写的《西山题记》石刻,后俗称"西山碑",属历史艺术珍品。西山碑高1米,宽2.6米,以天然山石一块刻成,碑文173字,字体行书,字径10厘米左右,系黄庭坚挥毫撰写,现存于池畔西山碑亭内。史载:宋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黄庭坚顺江东归,道经南浦(现万州),应郡守高仲本之邀,到西山游览。当时诗人见西山山麓(现万州高笋塘一带)鲁池浩瀚,竹柏丰茂,亭榭环绕,僧舍点缀,即兴写成《西山题记》刻于碑上。清朝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万县知县冯卓怀,将"西山碑"拓本送给他的老师曾国藩,曾国藩称道:"海内存世,黄书第一"。



流杯池又称“曲池”,亦称“曲水流觞”。“曲水流觞”一语出自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书,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湍激,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泳,亦足以畅叙幽情”。这一段以“流觞曲水”为中心的园林景致描写,其后被广为传诵,此曲池虽然简陋,但岁月悠久,当是中国现今众多以“曲水流觞”为名的曲池之首。



其三应是天生城。天生城是一座山,在苎溪河东,与都历山、太白岩遥遥相峙,位于万州城西北一公里处,海拔467米,山势呈南北走向,北窄南宽,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约500米。自古是"万州八景"之一"天城凌空"。

天生城因山势雄奇,平地隆起,四面悬岩,绝壁凌空,峭立如堵,自然成城而得名。据《华阳国志》载,相传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伐吴时,曾屯兵于此,故又名天子城。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天生城奇峰突起,十分险峻雄伟。四周都是绝壁,无路可登,只有前、中、后三座寨门可通,在古代是一个天然的军事要塞。天生城前寨门上有清咸丰三年(1853年)重建时的门额,题为"天生城"。,天生城在南宋末年,是南宋守将上宫夔抗元军的据点。天生城和合川钓鱼城、忠县黄华城等都是宋军最后陷落的抗元据点,山上有纪念上官夔的"上官夔祠"。明末清初,天生城又成为是抗清据点,由三谭驻兵于此。天生城石壁上有多幅摩崖石刻,很有历史价值。天生城胜在山险景幽,清丁风皋万县八景诗《天城倚空》云:

“万仞奇峰没,凌虚气象雄。如墉凭地险,累卵自天工。鸟道余丹壁,松关款碧空。星辰梯接步,引览极巴东。”


此诗描摹极为神似,我去过一次,一路上行,辛苦了腿脚,但一步一景,倒大饱了眼福,及至峰顶,极目远望,浩浩长江和整个万州城尽入眼底,山风扑面,令人襟胸开阔,宠辱皆忘,至今仍念念不已。

退休后,我就很少去万县了。但万县在我心里,仍像家乡一样,总有一种牵挂。唐人王昌龄诗云“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每每读之,总会引起我的绵绵思绪。 2022.05.22.于宜昌

本文作者万县留影

图文由作者提供,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三峡影像》 立场

本期编辑/鸿钧

宜昌市摄影家协会主办

投稿| 34578353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