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种植技术。
指导食用菌生产。
长岭镇安溪村。
相知无远近,千里亦为邻。济宁与万州跨越3000里山河,东西部协作将两地紧紧相连,一批批帮扶干部从山东济宁不远千里来到重庆万州开展协作帮扶,为产业发展助力,为乡村振兴鼓劲,结出累累硕果。
2021年以来,两地坚决贯彻党中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决策,孔孟之乡济宁援派农技人员扎根平湖万州开展农业科技帮扶,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农业发展理念,也留下了先进的技术和品种,为万州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引进优质新品种 促进农业新发展
至今,王振学手机里还保留着一张令人难忘的照片,照片里一村民手提两个大红薯,笑开了花。来自济宁的王振学已是第三次来到万州,2019年他曾到万州区龙驹镇帮扶三个月,当时龙驹镇相关负责人说的一句话让他一直记在心里:“万州红薯种植面积大,但是品种落后,种出来的红薯要么喂猪,要么做粉条,农民辛辛苦苦种一季,到头来却没有多少收入。”他将村民的烦恼记在心中,一直想把山东优质红薯品种引进到万州。
2021年,他再次作为鲁渝协作帮扶干部来到万州,立即联系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站长黄成星,引进了济薯25、普薯32等8个红薯新品种,联系微山县、兖州区2名驻万农技专家郑本乐、王立功分别在龙驹、溪口、九池开展了黑色地膜覆盖红薯品种筛选试验,力争筛选出适合万州种植的高产优质、市场前景好、不同类型、不同用途的多抗红薯品种。
2021年11月28日,王振学手机微信收到龙驹镇村民闫代平发来的照片,照片里老闫手提两个大红甘薯,笑开了花。看到照片的王振学也笑开了花。
不仅是红薯,济宁农技专家根据万州农作物的种植情况,引进“红玉1号”鲜食型花生品种,“齐豆1号”等大豆新品种5个,“珍珠糯”鲜食玉米品种2个,大樱桃品种9个,芦笋、金丝黄菊、金银花以及茄、瓜、椒等各类蔬菜品种10余个。这些新品种的引进推广,丰富了万州传统农业的种植资源,帮助万州传统农业产业实现了提档升级。
推广农业新技术 科技支撑强动能
产业协作,扶智先行。一批又一批操着山东口音的帮扶干部、农业专家为万州农业产业发展“问诊把脉”“辨证施治”,进村传道授业,带来了济宁市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病虫害防治、动物疫情防控等经验技术,让万州农业有了更加强大的科技支撑。
孙家镇大河村村民有养牛的习惯,多年来他们在育肥牛养殖过程中,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酒糟资源,在酒糟饲喂育肥牛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2021年5月,王修庚被派到驻孙家镇开展鲁渝农业协作,负责兽医技术指导工作。来到孙家镇的王修庚充分发挥兽医专家优势,积极向全镇养殖户提供生态猪养殖和肉牛技术指导培训6次,涉及18个养殖户,带动了当地村民共同致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在技术人才方面能给当地留下食用菌发展的星星之火,来自济宁市梁山县农业局干部梁伟光,对当地种植户段昌森进行了重点关注指导,尤其是在食用菌菌种制作技能培养方面,从山东协调平菇原种管7支,大球盖菇原种管2支,作为教学及试验使用。目前,段昌森已掌握了食用菌原种、母种及生产种的制种技术,并且成功完成原种扩繁和母种制备试验。
2021年以来,济宁支农团队共在万州开展鲁渝协作农业技术培训班13次,培训当地农民、种养大户、农技人员等373人次,发放“农业技术要点明白纸”近千份。专家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现代农业理念,还从东部引进了果树、蔬菜、甘薯等先进品种,带来水肥一体化技术、绿色栽培防控病虫害技术等一系列先进农业技术。
注重落实“两山”论 绿色发展绘底色
在鲁渝协作帮扶中,两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发展思路,坚持共同谋划、系统规划,积极构筑“绿色生态循环产业链”,形成了济万产业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良好格局。
推进产业生态化,围绕万州“百万头生猪”项目,投入援助资金4000余万元,采用“低架网床+益生菌+异位发酵”生态养殖技术,实现猪粪无污染和零异味生态化发展,济宁市相关行业部门和养殖企业同步借鉴推广该项技术,实现了生态振兴的有效互动。响应长江“十年禁渔”政策,通过引进微山湖四鼻鲤鱼等新品种、推广济宁稻鱼综合种养生态模式、创建万州烤鱼微山湖飞地联合加工园区等措施,实现了两地渔业生态化协同发展。
推进生态产业化,充分发挥万州区森林山水、中草药等生态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引进济宁芦花鸡进行生态散养,累计援助资金3000余万元,形成年产值过亿元产业链。引进鲁抗三叶、邦尔等中药材企业,帮助加工销售中药材,积极布局深加工产业链。累计投入1.2亿元支持山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培育出玫瑰香橙、青脆李、金银花、佛手等生态化名优产品。引进企业投资并援助支持山村、江村、渔村,携手成功发展一批生态乡村游项目。长岭镇安溪村曾是出了名的贫困村,济宁市投入援助资金500余万元并招引3家东部企业入驻投资,成功打造了安澜谷景区,每逢节假日,人气爆棚,广大村民通过务工、收益分红、销售农特产品等利益联结机制广泛参与,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致富村。
携着强烈的责任、使命、真情而来,载着满满的希望、感动、成果而归。跨越千里江山,鲁渝协作支农队伍牢记重托,把促进乡村振兴作为职责使命,把万州作为第二故乡竭力帮扶,扶志扶智扶技扶业成效显著,谱写了精准协作路、殷殷济万情的新篇章。
记者 应凤林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