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网址 | 汽车之家 大河票务 点评美容 百度 三峡都市报 三峡传媒 凤凰网 区政府网 万州台直播 万州公交网 万州吧 腾讯 更多网址

百安移民小学:探索“双减”新路径 这所学校有妙招

2022-03-19 10:16:37 来源:三峡都市报 [撤稿纠错] 条评论

姜云老师上课现场。

“校园农场”。

班上采用积分制管理,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特色实践作业,引导孩子被动学变主动学;建起“校园农场”,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为助力“双减”落地生效,探索学生减负新路径,百安移民小学的老师们直面挑战,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积累,结合学校实际,纷纷出“妙招”。

积分制管理模式 让孩子发展更具主动性

近日,百安移民小学的学生吴垚楠带着“家长评价量化表”,高高兴兴来到学校。表格上,有她上一周根据表现得到的分数,这个分数也将纳入她的学习积分卡上。

“积分”是商家常用的一种营销方式,作用是引导、刺激消费者多购物消费。然而,该校六年级8班语文老师赵帮荣则将“积分制”运用到了班级管理当中,以积分形式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探索助力德育教育的新方法。

自“双减”政策落地后,在“减负”的同时,学校深入探索该怎么让教学实现提质增效。在赵老师看来,除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作业设计、丰富社团活动外,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是破解“双减”的最大动力。于是,他便有了自己的一套“积分”管理办法,制定了积分细则,班上学生每八九人一组,采取加分制和减分制,针对学生在学校的文明礼貌、学习习惯、卫生、纪律、劳动等方面表现,给予其积分,同时也根据情况予以减分。并结合学生在家情况,让家长打分,也纳入每组分数,每周评选出组冠军和全班冠军并奖励,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这个十分有趣,让我们主动去学习,去做事。”聊起积分制,学生冯艺博滔滔不绝,课堂上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积2分、日常习作作为范文在全班阅读积2分、回家主动做家务也会积分……每一次的进步、成就都以积分的形式进行奖励。一旁,学生陈思诺也说,积分对同学的影响很大。比如,以前不爱参加运动、艺术活动的同学,有了积分制后,都根据自己的特长,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成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如今,在六年级8班每一周的学习积分卡上,都见证着班上同学获得的各种进步和成绩。有了这张积分卡的“监督”,学生在不同方面变得更优秀了。

特色实践作业 让孩子在玩乐中学数学

“现在总共有6根小棒,每2根分成一份,可以分成几份呢?”“用除法算式表示,也就是用6除以2得3,所以是分成3份。”……这一问一答,可不是老师在上课,而是学校二年级8班学生李依然录的视频。有模有样的讲解,不仅让其他同学听懂了,也进一步巩固了自己所学知识。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曾说:“数学好玩。”数学究竟可以怎样玩?当下,“双减”东风吹遍神州大地。我们都知道,“减”的背后是“加”,也即是“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数学老师张波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实际情况,决定从关注学生“兴趣”开始。

“让学生自学之后像老师那样讲出来,并录制成视频加以展示,学生很有成就感,兴趣自然就被激发出来了。”张老师说,这是“双减”政策落地后,他经过探索和思考后改变教学方式的一种新的尝试。近段时间,他还给学生布置了实践作业——画出自己理解的加减乘除思维导图。

借助思维导图这种方式,孩子们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梳理和整理。一张张美观又具有数学味的作品,突出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层次清晰,结构性强,核心主题明确。一张张思维导图,也让学生很有成就感,激发他们学数学的内源性动力。

这种用实践作业代替书面作业的方式,更具有创新性和趣味性,让学生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让学生由被动的参与者,变成主动的建构者,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明显提升。

此外,张老师还设置了很多表扬信:某某同学能及时改正作业中的错误,评为“纠错之星”;某某同学上课专心听讲,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就是“课堂小明星”……还有“免写作业卡”,学生可以单次使用,也可以累计使用,一学期结束后获最多卡片的同学,便可以实现自己的某个愿望,由老师“买单”。张老师用自己的方式肯定、激励着学生,让学生在数学天地里玩着玩着就成长起来了。

建起“校园农场” 让孩子在劳动中成长

举起小锄头,栽下小秧苗,小小的希望被埋进土里。经过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润,不久后便能看到绿油油的蔬菜,这场景想想便觉得美好。

“双减”政策出台后,教育回归初心,教育的终极目标更加突出——立德树人、实践育人。因此,坚持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学校一直的探索目标。而融合式劳动教育课程实践活动便是美术老师姜云探索的一个新思路。

去年中秋,姜老师听到一家长说孩子把高粱认成稻谷。她的第一感触是,现在的孩子太缺乏和自然接触的机会了,更不要说自己亲自参与农作物从翻地到播种,后期养护的实践体验。

“教学楼后面有一块空地,一直没怎么利用,用来锻炼孩子们的劳动实践能力,不就是最好的‘试验田’吗?”姜老师萌发了开辟“校园农场”的大胆想法。

在经过落实菜地、告知家长、购买农具、前期开荒等筹备工作后,去年9月23日,姜老师带领二年级7班的同学们开始了播种萝卜之路。从挖地、平整土地、播种,每位学生都亲自参与。每隔一段时间,学生还去现场看看,通过画画的形式画出萝卜的生长过程,并撰写观察日记和劳动体会。

肥料、杀虫剂,也是学生在老师或家长的带领下自制完成的。“为什么餐厨垃圾会变成肥料?”“辣椒水怎么变成杀虫剂?”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今年开学后的第一周,同学们期待已久的萝卜成熟了,自己动手拔完萝卜后,还和家人一起动手,做出来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萝卜美食。

学生向辰锐谈及“校园农场”,总是禁不住眉飞色舞:“这五个月来,我们亲眼见证了萝卜生长的过程,从幼苗到成熟的每一个过程我们都很期待,学到了好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特别有成就感。”

今年的播种已开始,学生们又将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忙活着,享受劳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校园农场”,不仅充实和丰富了“双减”政策下的校园课后服务内容,更是在“双减”的背景下让劳动教育为学生的成长赋能添力。

记者 付馨瑶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