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传媒网讯 (记者 应艳丽)为有效治理城市建成区占用、堵塞“生命通道”重点隐患,依法严查各类违法行为,全力维护“生命通道”畅通,3月10日起至9月30日,万州区城市管理局、区公安局、区住建委、区消防救援支队四部门将联合在城市建成区开展占用、堵塞“生命通道”集中治理行动。
此次整治目标是到2022年底,城区所有“生命通道”实现标识化管理,占用、堵塞“生命通道”重点隐患整改到位,联合监管执法形成常态。整治范围包括城市建成区所有被占用、堵塞严重的“生命通道”。重点整治10个街道共103条被占用、堵塞小区内部道路和小区外连接道,持续巩固已整治的162条高层建筑消防车道。
集中治理行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3月10日起至3月31日为宣传发动阶段,4月1日至9月20日为集中整治阶段,9月21日至9月30日为总结验收阶段,10月后为长效巩固阶段。
记者了解到,此次整治行动分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是重点清理“生命通道”违法停放车辆,违章搭建建(构)筑物或者设置摊位,违法设置铁桩、石墩、水泥墩、限高杆、架空管线等固定障碍物,确保畅通。
其次是规范设置标识。开展划线、注名并立牌,实施标识化管理、设置道路隔离设施。
重头是公安、住建委、城管、消防救援部门按照工作部署,依法查处占用堵塞“生命通道”违法行为。
记者了解到,在此次行动中,对违法车辆的处罚力度将加大。例如对已规范设置“生命通道”标识化管理区域的,将结合集中整治行动,提升处罚基准,处200元罚款。同时,对同一车辆一年内违法2次及以上的,将从严从重实施行政处罚。对拒绝驶离、妨碍通行的,予以强制拖移;对阻碍消防车执行任务情节严重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
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也将采取多项措施缓解停车矛盾。
一是通过“弹性停车、错时开放”等手段,盘活社会停车资源,优化利用停车资源。包括在有条件的市政道路设置限时停车位,有效解决车辆夜间停放问题;协调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夜间开放停车场;利用差异化的收费政策合理引导车辆停放行为等。
二是加快推进停车场改造建设。包括利用闲置土地规划一批公共停车场建设资源,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停车场;探索利用广场、公园、老旧小区改造、道路拓宽等项目建设公共停车场;鼓励部分企业利用自有闲置土地、老旧厂房功能改造建设停车场等。
三是引导居民自治。街道办事处积极引导小区居民加强本小区管理,在不影响消防车道通行的前提下有序停放车辆;引导居民利用小区公共区域、边角地等设置平面或机械式停车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