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万州,居民小区鳞次栉比。 记者 冉孟军 摄
长江万州段船来船往。 记者 冉孟军 摄
三峡传媒网讯(记者 张倩 熊思雨 )近期以来,万州区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在积极投身全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局中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又将如何推动《规划纲要》落地见效?11月3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白波。
摸清底数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前期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概括来说,主要是聚焦三个方面,区域协同、一体化和同城化。”白波表示,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尤其是在渝东北、川东北区域协同发展的思路下,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先后完成《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空间布局研究》《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空间布局研究》《万开云空间布局优化研究》3个空间协同优化报告,并积极推动渝万高铁、成达万高铁、达万直线高速、渝西高铁、达(开)万铁路扩能、开万梁高速、万州新田港二期等规划项目落地实施。
白波说,为了充分发挥万州辐射带动作用,打好用好“三峡牌”,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还积极加强与开州、云阳合作交流,多次组织人员到万州余家、弹子,开州南门、长沙,云阳水口、凤鸣等地实地调研,收集了测绘地理信息、经济社会发展、城乡规划建设等大量数据,开展了用地适宜性、水资源条件、交通能力、产业布局等研究分析,全面摸清底数。此外,结合各地发展现状,完成了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万开云板块、万州城镇布局等不同层级的国土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为推动万开云同城化发展厘清了发展思路。
规划引领 增强发展持续动力
“近日发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支持万州建设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为未来万州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万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有能力也有责任承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支点的使命。”白波表示,下一步,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重点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强化规划引领、优化城市功能等方面着手,通过构建高质量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更坚实的规划支撑和资源要素保障。
具体来讲,在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上,一是通过强化国土空间管控和负面清单管理,严守生态红线,主动承接下游地区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二是通过打造对外开放廊道、搭建对外开放平台,协同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将万州建设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支点城市;三是构建“一心一廊五片”的带状网络化绿色城镇空间格局,充分发挥万州作为三峡库区经济中心的引领作用;四是与开州、云阳携手共建,在全市形成生态优势转化标杆、区域协同建设前沿、城乡融合发展示范。
采访中,白波多次提到“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提高区域服务能力”。他认为,首先万州要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护好山、理好水、育好林、营好田、保护生物多样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要规划形成“三横四纵”干道系统,加快实施二纵线、机场快速路等重要通道,串联城市组团,联通交通物流枢纽,打造铁公水空多式联运系统;要强化人口产业承载能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培育“六型”产业,实现产城融合,努力打造现代服务业新高地。
“优化城市功能,规划至关重要。”白波表示,接下来,万州将以重点功能区为抓手,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以山水资源为依托,塑造城市特色风貌。以精明增长理念为指导,做好城市系统更新。建设“大社区”等大体量城市标志性建筑,打造城市新名片,让老万州彰显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