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网址 | 百度 三峡传媒 大河票务 凤凰网 汽车之家 三峡都市报 区政府网 万州公交网 万州台直播 万州吧 点评美容 腾讯 更多网址

玉城社区推动“楼栋工作日”打通服务居民“最后一公里”

2021-9-3 10:16:07 来源:三峡传媒网 [撤稿纠错] 条评论

“玉城夜话”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公交车通到居民“家门口”。

 

三峡传媒网讯(记者 李静 文/图)社区是城市的细胞,也是城市生活的基本单元,大事小情直接关联着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为了让社区治理更有深度、有维度、有态度、有温度,近年来,沙河街道玉城社区在推动“楼栋工作日”中,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挖掘服务深度,拓宽服务广度,让广大居民收获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公交车通到“家门口”


“以前出行十分不便,盼公交车盼了好久,现在终于盼到了。如今,外出办事、逛街都很方便。”“是呀,现在出门就能坐公交车了,再也不用去爬那一道坡了……”近日,在21路B线玉城家园至移民广场的公交车上,家住玉城家园的李正兰和魏长久聊起小区通公交车的事儿后,大家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民呼我应”,“呼”是前提,只有把老百姓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才能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人民所想。据了解,在搜集到群众反映的“玉城家园未通公交,居民出行极为不便”这条意见后,玉城社区立即梳理形成“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着力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同时将此事反映至沙河街道。经街道多次调研后,认为新增申明坝公交线路既是一个迫切解决的民生问题,又具有现实可行性,遂打报告申请玉城家园新增公交线路,解决玉城家园、落凼社区老场五六千居民以及天子园区万余企业员工出行不便问题。


“真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出行问题,社区为我们百姓办了件好事、实事!你想象不到,小区通了公交车后,我们是有多高兴,还记得公交车开通的那一天,我们小区好多邻居都还专程去乘车体验了一下。”李正兰向记者表示,在这之前,要走到小区外的小拱桥才能坐上公交车外出,由于走的时间太长,有时半路还得歇歇脚。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真的离不开社区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


民有所需我有所为 “玉城夜话”连民心


初秋时节,走进干净整洁、绿意盎然的玉城家园,处处透出安宁祥和。在玉城家园,“玉城夜话”的名头十分响亮。玉城社区通过搭建“夜话”平台,把“话筒”交给小区居民,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身边事,是这一基层治理模式的主要创新做法。


玉城社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6月份,社区在玉城家园11幢楼下添置了石凳石桌,把会场设在居民“家门口”。自此,“玉城夜话”这块小天地便成了小区居民们谈论大事小情的“分会场”,议题交给居民定、对策交给居民谈、效果交给居民评,充分吸收群众智慧。


“社区为我们打造的这个‘玉城夜话’平台,促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拉近了大家的距离、增强了我们的归属感,营造了友善社区、睦邻文化的和谐氛围。”坐在石凳上和邻居拉家常的王婆婆告诉记者,在这里说话有人听、困难有人帮,因为社区的工作人员把居民们那些“鸡毛蒜皮”的事儿都当作“头等大事”在办,大家心里面着实觉得暖和。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坚持‘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的理念,把好事做得更好,把实事办得更实。”采访中,该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社区党总支还以此为契机,有计划、有目标地抛出社区公共议题,引导社区居民走出“小家”,营造“大家”,成为社区参与的一股重要的力量。


民有所盼我有所办 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如今,玉城家园小区里多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主干道旁新增了一排排崭新的休闲石凳,居民们坐在休闲石凳上交流谈心,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大家对社区办的这件实事也是赞不绝口。


“有了休闲石凳,我们休闲聊天更方便了,以后散步再也不用自带小板凳了。”近日,玉城家园的居民陈开放与好友坐在小区内新安装的休闲石凳上聊家常,满脸惬意。


“社区办的,正是我们老百姓盼的!你瞧,我们每栋楼下面都加装了休闲石凳,现在天气凉快了,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大家都爱下楼来坐坐,一起摆摆龙门阵。这里还专门为我们安装了太阳能灯,晚上还可以坐在这里看书看报,真的挺不错的。”陈开放告诉记者,以前,每栋楼下只有几把休闲铁椅,根本不够大家坐。后来,社区工作人员通过“楼栋工作日”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大家召开院坝会,经过一番商讨后,最终决定大家共同出资在每栋楼下的主干道旁修一排休闲石凳。


“我们小区有了足球场,对我们足球爱好者而言,实在是再好不过了。”“如今,家门口就有个足球场,想踢就踢。”……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为解决小区居民日益增长的运动健身需求,玉城社区还积极对接区文旅委,在小区空地上修建了足球场,目前该足球场已完工,届时将免费对小区居民开放。


“我们常说,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做到这一点,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把群众的‘盼’作为我们‘办’的第一信号,作为工作的方向、目标和动力。这不仅是改善干群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尊重民意、凝聚民心、集合民智的重要前提。”该负责人说,社区工作其实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最终目的是让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实现共治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