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网址 | 百度 三峡传媒 凤凰网 区政府网 大河票务 三峡都市报 万州公交网 万州台直播 汽车之家 万州吧 腾讯 机票查询 更多网址

创新赋能行致远——记万州区科技创新从“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的转变

2021-8-2 9:10:30 三峡传媒网 [撤稿纠错] 条评论

长安跨越车辆有限公司智能生产线。

 

万州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万开快速通道通车。

 

万州综合保税区完善基础设施,办公楼和卡口的建设稳步推进。

 

◆核心提示◆


三峡传媒网讯(记者 黄玉保/文 冉孟军/图)“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当前,创新驱动的种子已经播下,万州正从“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补齐技术短板,用科技赋能,强化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今年上半年,全区新培育科技型企业73家,科技型企业总数达546家,是5年前的18倍,科技型企业数量位列渝东北首位;经过不断注入科技元素,今年全区14万亩玫瑰香橙实现产值6亿元左右,撑起了12万农民的“钱袋子”……跳动的数字背后,是万州打造科技“新引擎”、汇聚发展“新动能”,用科技创新推动工业强区、农业强区,增强核心竞争力,形成发展新优势,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的最好注脚。


■现场—— 创新思维为公司发展注入“大能量”


室外,骄阳似火;室内,工业机器人上料,热激光自动切割,工人来回穿梭……近日,记者走进位于经开区的江东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江东机械)生产车间,看到的是一派忙碌而有序的景象。


“这是公司用LFT-D复合材料生产的汽车零部件,重量只有同体积钢材的五分之一,强度是钢材的五倍,同时提高了阻燃性、强度、抗冲击性,助力汽车轻量化和绿色化。”江东机械技术部副主任赵勇指着一只黑色的汽车底护板介绍,目前相关发明获得10多项国家专利,有关产品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并成功走向市场,完全实现进口替代。


“创新思维为公司发展注入了‘大能量’。”赵勇告诉记者,近几年,江东机械抓住万州大力推进创新发展的机遇,公司的创新实力与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实施各类研发项目70余个,先后主导或参研了6项国家04重大科技专项、2项国家强基工程项目、2项重庆市科技项目、2项香港创新科技署支持专项,同时公司还主持了国家重点产业振兴项目、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技术创新项目共8项。目前,江东机械的高强钢、LFT、内高压成型等自主化率达100%,轻量化汽车零部件项目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作为传统行业国有企业再次焕发“新春”,成功进入国内成套热压成型设备生产企业第一梯队。


创新驱动 按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其实,江东机械通过创新驱动,按下企业发展“加速键”,只是万州区不断加快创新主体培育,提升科技创新整体实力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来,万州区通过技术创新带动产品创新和生产经营模式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形成发展新优势,全区已创建国家级众创空间3个、市级众创空间13个,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总面积达3.36万平方米,入驻“双创”团队304个。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国家级农业星创天地1个,科技型企业上市挂牌10家。今年上半年,全区新培育科技型企业73家,全区科技型企业从2016年的29家上升到目前的546家,科技型企业数量位列渝东北首位。


截至目前,全区具有行业先进技术水平的市级新产品146个、高新技术产品109个、农业新品种11个,90%以上实现产业化,高新技术产值占比30%以上,全区6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产值近百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1%,高质量发展态势逐步显现。


无缝对接 “一只鸡”撑起一方群众的“钱袋子”


蓝天白云下,崇山峻岭间,蓝瓦白墙鳞次栉比,与星罗棋布的生态鸡舍交织成一幅和谐优美的画卷。


“四面都是山,种地全靠天;家家无余粮,户户冒穷烟。”这段“顺口溜”曾是龙驹镇梧桐村过去的真实写照,这个满眼都是山的小山村,全村地处海拔600米至1200米的槽谷斜坡地带,土地贫瘠。以前,在年近五旬的村民张定美的眼中,贫穷从来都是那么活生生地笼罩着她的记忆与生活。


2017年,梧桐村从山东引进芦花鸡生态养殖项目,为了解决芦花鸡的适应性、免疫条件和原生态散养等问题,将芦花鸡生态养殖项目进一步做大做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相关部门在龙驹镇成立了“专家大院”,重庆三峡学院副院长祁俊生带领生物学院的多名专家教授、研究生轮流值守、全程跟踪,进村入户为村民培训芦花鸡养殖技术,山东的专家每个月也至少来现场指导一次,实现高科技与田间地头“无缝对接”。


“我喂了2000只芦花鸡,每年能挣个7、8万元,现在的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张定美乐呵呵地说。


据了解,在科技助力下,如今,梧桐村良种繁育西南基地每年可提供500万只鸡苗,除供应本地及周边的丰都、奉节、巫溪等区县养殖外,还能为四川、贵州、湖北等地提供400万只鸡苗,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加上年产2500万枚“绿壳蛋”和“芦花椒椒鸡”等深加工项目,成长为当地首个产值上亿元的支柱产业,带动近千户群众增收。


科技助力 “小水果”变身富民“大产业”


仲夏的甘宁镇热浪翻滚、绿浪翻腾。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玫瑰香橙树一垄一垄排开,惹人喜爱。在“四月红”玫瑰香橙果园里,十多名工人正在除草、剪枝,一派忙碌的景象。


果园负责人介绍,近几年来,在科技人员的帮助下,“四月红”玫瑰香橙园围绕“丰产、优质、生态、安全、高效”的目标,培育“万州玫瑰香橙”名优特品牌,果园不仅是农业部批准建立的柑橘标准化果园和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同时还被评为万州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近百户村民增收。


据了解,为将“小香橙”打造成富民“大产业”,万州区坚持“小果园、多业主、单品类、集约化”发展模式,经过摸民情、听民意、想办法,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通过在产业发展较好的乡镇设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或指导企业建设专家大院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推广示范、产品加工、电商销售、文旅融合等“定制化”服务,以点带面把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信息及时便捷地传递到千家万户,落实到企业和田间地头,推动全产业链加快发展,实现现代农业的规模化、高效化。


经过不断注入科技元素,全区面积超过300亩、高产优质的玫瑰香橙园达120家,玫瑰香橙种植总面积达14万亩,年产值达6亿元左右,撑起了12万农民的“钱袋子”。


其实,玫瑰香橙从“小”到“大”的故事,是万州区聚资源、强基础、优生态,想方设法将“科技之花”转化为“产业之果”、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提升科技支撑产业优化升级能力和助力乡村振兴的最好注脚。


据了解,近几年来,万州区创新“科技下乡”工作思路,实行“定制化”服务,组织农业专家组成服务队,进村头、上屋头、到田头,与农民“面对面”,打通农村科技传播最后“一公里”,跨过农业科技成果最后“一道坎”。全区柑橘、茶叶、中药材、蔬菜、干果、花椒、脆李、草食牲畜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实现科技人员对接服务全覆盖,五年时间开展培训62场次,培训农民3922人次,引进新品种146项、推广新技术224项、解决技术难题372项,为万州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数说◆


目前全区国家万人计划人选、重庆“英才计划”“鸿雁计划”“平湖英才”等高层次人才达到101人,全区专业技术人员达到8.5万人,研发人员达到3592人;市、区级创新创业示范团队达到44个;科技型企业达546家,列渝东北首位;全区6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产值近百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