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
CMI值(病例组合指数)是国际公认的代表医院诊疗病例的技术难度以及收治疑难危重症的能力。近日,重庆市医保局下发的30家医疗机构病例组合指数结果显示,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其CMI值高达1.8,名列全市第四,标志着医院诊治疑难危重病例的能力在全市拥有较高水平。
疑难疾病的诊疗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医疗机构综合实力的体现。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CMI值在全市名列前茅,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据了解,近年来,医院高度重视高质量发展,聚焦疑难危重症疾病,持续深入开展技术创新,实施重大技术攻关工程,配备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PET-CT、512层(后超高端)CT、3T生命感知磁共振、医科达infinity直线加速器等高精设备,拥有国家级项目、优秀品牌科室等12个,开展了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肿瘤精确放疗、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技术等47项先进技术在全市乃至国内达到先进水平,牢牢占领着区域技术制高点,让库区群众就近就能享受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我们还按照国家分级诊疗的要求,与医联体单位实行轻微病症与疑难危重患者的双向转诊,这样一来,我们医院的危重症患者比例增加,医生、医院面临更大的救治压力,但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利用。”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提高医院疑难危重症诊疗水平,把危重症患者救治的指标细化到每个科室,并提高了收治危重病人的医护的绩效奖励。
此外,近年来,医院还对人才梯队建设常抓不懈,每年引进高、精、尖技术人才,壮大人才队伍。目前,医院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高级职称人员475人,博士、硕士480人,为医院致力于提升疑难危重症诊疗能力奠定了人才基础。
CMI值,事关百姓福祉,事关医院未来。下一步,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将继续致力于临床重点学科建设、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以高标准严要求占领技术高地,进一步提高疑难危重症诊疗水平,为百姓健康护航。
记者 李成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