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网址 | 百度 凤凰网 万州公交网 三峡传媒 区政府网 万州台直播 重庆台直播 腾讯 万州吧 网易 新浪网 淘宝 更多网址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牟方政提醒市民,这个时节气温骤降,可诱发多种疾病,市民既要“防寒”,也要“润燥”,并注意情志的调节。

2019-10-24 10:44:47 三峡都市报 [撤稿纠错] 条评论

秋已暮,露成霜。今天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该节气表示天气逐渐变冷,温差继续拉大,离冬天也不远了。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牟方政提醒市民,这个时节气温骤降,可诱发多种疾病,市民既要“防寒”,也要“润燥”,并注意情志的调节。

现象:胃肠道、呼吸道系统疾病患者增多

“昨天晚上跳了会广场舞,回去又开始咳嗽了,鼻子也不舒服。”昨天上午,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中医内科诊室里,一位女士一边捂着嘴鼻咳嗽,一边对医生说。“你这是受了凉,鼻炎犯了,回去注意保暖,不要吃生冷食物,平时可多搓揉鼻唇沟处的迎香穴。”医生为她开了药,又叮嘱了注意事项。

据了解,近段时间以来,万州多阴雨天气,气温下降明显,咳嗽、鼻炎患者明显增多。牟方政介绍,寒冷的空气会刺激呼吸系统黏膜,引起损伤并降低呼吸系统黏膜的防御功能,从而引起呼吸系统病毒及细菌繁殖,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从而加重慢阻肺、哮喘等疾病。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也增加了不少。“这是因为人体受到冷空气的刺激,血液中的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自身抵抗力和对气候适应性会出现下降。”牟方政表示,再加上天气转凉,人们的食欲随之旺盛,使胃肠功能的负担加重,导致胃肠疾病复发。如果市民不注意预防,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凉,这两类疾病的患者还可能继续增多。

此外,气温降低引起的冷刺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毛细血管收缩,从而血压增高,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复发。对于高压病患者而言,如果不注意调节,就有可能引发脑中风、脑血栓等疾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一定要坚持正规服药,切勿随意增减,如有不适要及时就医。

养生:日常保健这样做

生活中,不少市民都是在有了症状才去治疗,却忽视了日常的预防保健。其实,预防不仅可以降低发病率,还可以减少疾病带来的痛苦,减轻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提高生活幸福指数。那么,霜降节气,市民该如何养生保健呢?快来看看专家怎么说。

饮食

此时节,除了天气渐凉,空气也较为干燥,容易出现秋燥,表现为口干、唇干、大便干结、皮肤皲裂等。防秋燥需要从饮食上加强调节,首先应减少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其次,要尽量多吃些滋阴、润肺食物,如梨、芝麻、蜂蜜、南瓜等,银耳莲子粥、薏米粥等也可以经常喝。

俗话说“春困秋乏”,应对此时节的“秋乏”,也可以在饮食上进行调整,适当多吃点西红柿、茄子、葡萄和梨等,这些食物都能帮助人体克服疲倦。

现在可以适当吃点温补的羊肉、牛肉、鸡汤等食物,有补气活血、帮助脾胃消化、抵御寒冷的作用。但注意不要暴饮暴食,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起居

中医有养生要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到了霜降,不少市民出现了四肢发冷。这时,人们的生活起居应顺应自然,需要保存体力,需要“养阴”,起居就该早睡晚起,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建议市民晚上用热水泡脚,除了可预防感冒,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

霜降后要注意减少秋冻,及时添衣保暖。尤其是关节部位的保暖,关节在遇到寒冷刺激时,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加重疼痛。同时,因为皮肤易干燥脱屑,内衣、鞋袜等贴身衣物应尽量选择棉质衣物。干燥性肌肤及慢性湿疹人群应适当使用润肤霜保证皮肤的湿润度,防止湿疹加重或复发。

另外,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并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运动

虽然锻炼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但秋冬季消耗不宜太过,若经常大汗淋漓,使阳气外泄,伤耗阴津,容易削弱机体的抵抗力,因此霜降时节应避免剧烈运动。如果活动量大,出汗,热了,应该解开衣扣,让身体慢慢降温。同时,每次运动前应做足准备,要注意保护关节,一定在做完常规的准备活动之后,再加大各关节的活动幅度。老年人最好等太阳出来或比较暖和的时候出门锻炼,切不可过量,也不宜做屈膝动作时间较长的运动,尽量减少膝关节的负重。建议市民选择散步、慢跑、登山等运动方式。

医生支招 >>>

常按三个穴位 舒服过一冬

1、按迎香润肺防燥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约0.5寸、鼻唇沟中。两手中指或食指指腹,顺逆各揉搓20—30次,以迎香穴发酸、发胀、发热为度。常按迎香穴有清热散风、去燥润肺、宣统鼻窍的作用。

2、按足三里补中益气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处。一般用食指和中指并起来共同揉按,可顺时针也可逆时针按揉。按揉足三里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健脾和胃,还具有安神、强壮身体等作用。

3、按太溪穴滋阴益肾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与脚跟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一般按揉两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常按太溪穴有益肾,清热、健腰膝、调节内脏,缓解手脚冰凉、精力不济等作用。

记者 辛晨 通讯员 张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