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
普子山乡却换新颜。
矗立在七曜山巅,
一连串的电力风车借着风势,
慢悠悠地转动,
成为高山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山下,
则被一片盛开的野花装点,
美不胜收。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百姓富裕的愿景正在这里逐步成为现实。
打造美丽乡村,产业发展是关键。位于普子乡七曜村的“七曜之约”蜜蜂产业基地,每逢花开时节,山间便是蜂群飞舞……这一幕令蜂农们喜上眉梢,于他们而言,养蜂已不仅是谋生手段,更是致富“法宝”。
如何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发展产业是关键。在经过一番考察论证后,乡党委和村里决定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做“蜂蜜”文章。目前,村里确立了以“七曜之约”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大户+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发展养蜂农户230多户,蜜蜂5100多桶,每桶年产糖约15至20斤左右,2018年全乡产蜂蜜80000斤以上,销售均价120元/斤,实现年产值1000万元。如今,全乡正依托资源,大力发展其他山地高效农业产业。
据介绍,普子乡充分结合地域实际,在低山片区发展高山中药材、蜂蜜、核桃等特色产业;在中山片区发展特色农家乐、丹皮、烟叶等产业;在高山片区依托紧邻龙岗5A级景区的优势发展高山休闲旅游带。同时,着力开发蒲叶林风电场和高山资源,打造高山露营区、高山休闲广场、风车台观光步道,通过发展做好“山”文章,做活“高山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打造美丽乡村,人居环境同样很重要。旧水缸、废轮胎、石碾子、石磨、瓦罐……这些装满乡愁的老物件,现在已派不上用场了,成了人们眼中的废品。可在普子乡碗厂村干坝子院落,它们却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装饰品,寄托了乡亲们美好的回忆,显现了它们存在的价值。
今年以来,普子乡以党建为引领,聚焦“扫干净、码整齐、改习惯”,紧扣“乡愁”主题,在乡土二字上着笔,注重把美学与自然和谐共生,就地取材,并充分挖掘土家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巴渝文化等,把文明元素植入到院落整治中,有效地调动群众积极性,让曾经脏乱差的院落美了起来。
七曜山上产业旺,村居内外美如画,已在普子乡成为生动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