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假期总是过得飞快
小伙伴们可要赶紧收心啦
即将到来的新学期
小学4-6年级语文教材将出现
大!变!化!
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
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
而在重庆,
今年秋季开学,
小学阶段4-6年级也将使用新的语文教材,
那么,
这3个年级的新语文教材究竟长什么样?
在编排上,
又有哪些全新的特点?
对此,
万州区教师进修学院相关研训员进行了解析。
据介绍,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结构是分单元组织教学,若干个板块的内容穿插安排在各个单元之中。小学低年级分三个板块:课文、识字,汉语拼音。在目录里很明显就能体现出来。
到了三年级,没有识字单元,每册有一个习作单元,上册一个阅读单元,下册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
统编版语文教材特别强调阅读,并且设立了一个新的栏目——“快乐读书吧”,三年级上语文的主题是童话,通过一些内容设置,让学生去认识童话,走进童话,教材还推荐了孩子读相关童话的书籍。
同时,“快乐读书吧”是有梯度的。四年级读神话,五年级读中国民间故事,六年级读《童年》《鲁滨逊漂流记》等。
从三年级开始,课文就分为精读、略读,加上“课外阅读”,这和以往教材是不太一样的。精读课主要老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功能是举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的兴味。而略读课是让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阅读实践中,主要是泛读,自主性阅读。
据悉,不同年级的教材,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比如阅读策略单元,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提出了“提高阅读速度”。
在四年级教材里,新部编本人教版教材同原人教课标本相比较,单元进行了深度整合,课文做了较大的调整。新选入19篇课文,其中新选原课标本2篇选学课文:《麻雀》和《延安,我把你追寻》。所选课文多是其它版本的教材上的课文,有的是将下册课文直接选入上册课文。
据介绍,《和大人一起读 》也是新教材的亮点之一。大人指父母、老师或其他家庭成员与亲友。让孩子先和大人一起读,慢慢过渡到自己读,这个过程需要大人的引导。
阅读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延伸,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让家长少看电视、少打麻将、少上微信,多和孩子一起读书,这也等于创造了语文学习的良好氛围。
换了新教材,
大多孩子都想利用假期的尾巴做些准备。
如何有效预习?
万州区鸡公岭小学王琼老师建议,
首先,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尤其语文学科。
预习作为学习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孩子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和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紧密结合的。在一天的校内学习和家庭学习中,预习才会有较好的效果。突击,或者短时间内高强度的预习,效果并不好。
当然,合理的预习是有必要的。小学生该如何预习语文呢?不建议通过预习掌握全册知识,并不是建议不预习,科学合理的预习,能帮助孩子下学期的学习更轻松。可以通过目录,了解单元主题和课文大概。
新课本单元主题性很明确,每单元课文、语文园地知识点等,都可以让孩子翻一番、看一看,做到心中有数。低年级重在识字,中高年级重在同步阅读。最好的预习是阅读!
不要觉得孩子小
教改就离你很遥远
看看高考的变化、教材的变化和学科重要程度的变化,还有这几年爆红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所有的现象都在告诉我们:“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
“孩子还小,不急不急。”“现在不用关心政策,到时候再说”“实在不行,再找人问问。”殊不知,家长某一个犯懒或不负责的想法,很可能就会耽误孩子一辈子。王老师表示,语文提升一定是经年累月的结果,从高考语文释放的信号有3件事咱们家长不得不做:阅读名著、积累古诗文、学写作。但显然,这里面没有一件事是能速成的。
在这样严峻的阅读大关面前,没有早早就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打好阅读量基础的孩子,在这样的浪潮里则是不进则退,再一次拉大了和同龄人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