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明奎
一件深蓝色上衣,身材挺拔,容光焕发,这是七旬老人严明奎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近日,记者在万州江南新区一小区见到了这位共和国的同龄人,听他讲述那些平凡年代中不平凡的事。
部队磨砺坚硬品格
1969年,年满20岁的严明奎怀揣着保家卫国的梦想从家里出发,来到辽宁省辽阳市,成为了一名侦察兵。“当侦察兵很光荣,但训练是真的苦。”严明奎说,初到新兵连,排长就告诫每一位侦察兵,当好侦察兵应该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当时的训练方法让他一生难忘。“刚入伍训练一个月后,就被派到前线哨所站岗放哨,肩负着重要使命。”严明奎说,作为新兵的他接到任务时虽有些胆怯,但还是圆满完成了此项工作。
接下来的训练,严明奎尝试了很多以前不敢想象的事情。“我从来没在零下几十度的地方训练过,而在这里的冰天雪地里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严明奎清楚地记得,冬季野营能睡会儿觉很幸福,而睡觉的地方就是雪地,雪地上铺一件军大衣,身上盖一件军大衣,就草草了事。
“当兵几年那么苦,你后悔过吗?”面对记者的询问,严明奎笑着说:“从没后悔过,能为国家作贡献我觉得无比光荣。”一旁,严明奎的妻子小声告诉记者,一说起当兵的事儿他就兴奋,当兵的经历让他很骄傲。
回乡参加工作进入供销社
1975年,回到地方的严明奎被分配到开县民政局工作,不久之后就被调到万县地区供销社。当时的万县地区供销社除了担负着九县一市的副食品、工业品,还有农业生产资料的组织供应和农副产品的购销业务,任务繁重。
“现在很多年轻人也许都无法想象买布要布票、买粮要粮票、买自行车要自行车票的生活。”说起那段岁月,严明奎笑着说,那时候,每到月底都盼着发粮票。其中,让他记忆犹新的是布票,它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商业部门印发,票面全国各地不同,长宽不一,有公章和花色图案,五颜六色,琳琅满目。
布票是每年冬季按人头限量发放的,不分男女老少都一样,大概每人5米,这对于小孩倒是绰绰有余,但对于成年人多少有些紧张,几乎没有什么宽余。如果遇到嫁女娶媳就为难了,为了给新娘新郎做几件新衣裳,要么一家人那一年都别想添新衣服,要么就向亲戚朋友借。那时鞋票是另外发放,鞋面料是灯心绒的,在那个年代称得上是上等的布匹,如若哪家新媳妇拥有一件灯心绒衣服,那是让不少人都羡慕不已的。
严明奎表示,身为改革开放的参与者,他能真切感受到新时代的生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强。
享受现在的幸福生活
从供销社退休后,严明奎和妻子就享受着退休后的生活,每天清晨都会到公园里晨练,接着便是买菜、做饭、看书、画画……无比惬意。
“从吃穿住行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时候只有在过节时家里才舍得吃的大米,现在我们不仅能天天吃到,而且口感也越来越好;在上世纪70年代难得买一件新衣服,而现在不仅衣服款式越来越多,而且质量也越来越好;小时候我们住在30平方米不到的小平房里,现在住在有电梯的高楼里……”
严明奎向记者细数着亲身经历的这些变化,他总结道,“我是幸运的,出生后能上学读书,然后参军入伍回到家乡参加工作,基本上没吃到多少苦头。我们这一代人既是共和国建设的参与者,也是共和国成长的见证者,参与了国家经济社会不同时期的建设发展,见证了祖国的日益强大和现在的繁荣昌盛。”
记者 应凤林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