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大代表分团讨论现场 记者 凌芸 摄
“两化”思路、“一心六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举措,也是万州两会期间关注的热点。那么,“一心六型”中提到的特色融合型文创产业,万州今后的发展思路和举措又有那些呢?对此,记者采访了区文化委相关负责人。
加快建设渝东北文创产业高地
区文化委熊刚表示,区委、区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进全区文化市场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万州区新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在新的一年,区文化委继续围绕这一目标,做好“两化”实施方案,按照“一心六型”的总体思路认真谋划,通过实施地方特色文化挖掘工程、文创产业培育工程和文创融合发展工程,进一步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加强地方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积极培育引进新兴文化产业,深入推动“文化+”融合发展,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建成渝东北文创产业高地。
2018年,万州新增230家文化生产经营单位。全区已形成了以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文化创意设计、印刷发行、影视演艺、工艺美术品等为主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据熊刚介绍,目前,全区以文化产业园区、示范基地为载体,吸引图书阅读体验、创意设计、网络小说、电子书籍、网络剧、网络直播、电子竞技、创客、播客等文化创意企业集聚。例如,万州文化创意创业产业园被评为“重庆市文化创意产业园”,E万州众创空间被评为“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在新的一年,熊刚介绍,万州区还将加强地方文化传承保护,启动“三元四方老万县”市井民俗文旅街区建设,推进天生城大遗址公园建设、何其芳故居复建,完成8个镇乡历史文化挖掘。包装提炼特色文化,深度打造方言话剧《薪火》,拍摄万州人文风情题材《三生》系列微电影。大力发展创意设计、影视动漫等新业态,推进三峡文化艺术中心、区图书馆新馆、数字档案馆、渝万网络直播孵化基地项目、重庆三峡广告产业园运营项目、江南新区长江之星电影院项目建设,筹建三峡印刷包装产业园区,开工三峡绣文旅产业主题园。
“文化+”融合发展,提升文化产业附加值
融合发展是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而推动文化产业尤其是其中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更是能发挥文化产业在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生活品质、提升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了深入推动“文化+”融合发展,提升文化产业附加值,熊刚说,万州已经成立了全区“文化+”融合发展专家组,并且已经初有成效。目前,推动了万州国家农业公园、农业生产基地、农家乐等融入文化元素,同鑫农业大观园、九池草莓生产基地、分水李子生产基地等农业生产基地融入了文化元素并取得了较好的“文化+农业”融合市场效应。
推动“网吧+书吧”发展模式。引导全区10家网吧设置书吧,形成了休闲阅读一体化的经营服务形式,已形成了莫催书院、久山书屋、悦丁山书屋、西西弗书店等一批新型阅读休闲场所。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万州区还在积极推动“互联网+文化”的融合模式,鼓励传统文化产业转变经营模式,积极运用互联网营销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积极运用“文化万州WHWZ”“文化赶集”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宣传推广万州区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
记者 向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