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导航
推荐新闻
一周热点
行人扫码买饮料
“叔叔好,买瓶水吧。”“姐姐,你好!买瓶水吧,我们在做义卖。”……8月1号上午,在万州区上海大道三峡银行外的马路边,3名14岁的初中生正在热情地向路人推荐饮料。如果只听到这里,你的潜意识里可能马上反应出,这无非又是学生在搞暑期社会实践而已。“我们希望能帮助更多的贫困儿童!”摊主之一、万州高级中学初2019级11班李好的这一句话,让记者有些意外。
不仅方便了行人,也传递了一份爱心
上午9点,在三峡银行门口左侧,摆着一个饮料摊,堆放着可乐、冰红茶、苏打水和矿泉水,守着摊位的小女生虽然有些害羞,但仍然努力地叫卖着。
“姐姐,你好,买瓶水吧,我们在做义卖”。这是他们从7月15号开始到现在,每天嘴边常挂的一句话。听说是义卖,不少路过的行人停下了脚步,有的拿着零钱主动上前买水,有的拿出手机采用微信支付。
据了解,这三名学生是万州高级中学初2019级11班的李好、何姝瑶、龚书琰。为什么要搞这次义卖?发起人李好自豪地说:“每到暑假,我都会选择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去年,我花了两天的时间骑自行车从万州回到老家忠县,过程虽然艰难,但是却让我懂得了坚持的珍贵。今年暑假还未到来时,我们就在为这次活动进行筹划,后来便成立了这个叫‘米粒爱心助学会’的兴趣小组。”
李好告诉记者,一开始,他想着和同学一起摆地摊卖玩具,但将这个想法告诉父亲后,父亲说现在天气炎热,不适合卖玩具,更适合卖饮料。后来,他们在城管那里进行报备之后,就开始进行摆摊卖水了。“现在正值夏天,摆摊卖水不仅能方便行人,还能帮助贫困儿童,何乐而不为呢。”
希望以后还会有无数的新成员加入
李好透露,兴趣小组之所以起名米粒,也是有特殊含义:“对于‘米粒’这个词大家在一起真的想了很久,认为每个人在慈善事业中都是一粒米,一个人不可能力挽狂澜,只有让他们团结起来才能变成一碗饭,才能解决人的饥饿感,所以选择了‘米粒’这个名字。”
“这次义卖对我们是一种锻炼,第一天我们只卖了97元,后来我们用桶装着饮料走在街上叫卖,结果生意越来越好,很多店面都一件一件地买,有两天还卖了300多元钱。卖得更多,也就能帮助更多的人。”李好笑着说,“我们的计划是筹集1500元善款,照这样发展完成目标应该不成问题。但我还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这样我们的队伍就更大了。”
何姝瑶向记者透露,“上次有个老奶奶了解我们是在爱心义卖之后非常感动,说起她从年轻时候便有做公益的梦想,只是退休后身体不好,才一直被搁浅下来,如今看到我们在做这样的小小公益可算是圆了她的一个梦想。用爱心来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我们想要一直做下去,用自己的爱心为需要的人尽一份绵薄之力。”
老师有话说:班主任王勇坦言:“6月份时,李好给我说他们想搞义卖,我还觉得难以置信,没想到他们真的坚持下来了,我很开心。”善款如何使用?王勇说:“考虑到3位同学的确非常辛苦,他们所获利润的50%将用于捐赠。等义卖结束后,我们将会把善款直接捐给周边的贫困儿童或转交给民政部门,请他们代捐。”
家长有话说:“很高兴儿子能主动做这件有意义的事。当初他给我说了这事之后,我只是介绍了合法的进货渠道,然后给了350元启动资金,其他的都让他自己完成。没想到他们一做就坚持了半个月。”李好的父亲李先生欣慰地对记者说道。
记者 吴雅娇 实习生 佘小兰 向雪 文/图
编辑: 周晓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