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时政新闻 科教文卫 城建交通 经济新闻 政法新闻 休闲运动 全球资讯 消费购物
万州新闻网
  日历   闹钟
新闻导航
推荐新闻
一周热点

您的位置:精品万州网址>科教文卫 > 中考指导老师点评中考试题

中考指导老师点评中考试题

2018-06-13 9:28:53   来源:看万州   条点评   复制链接
中考指导老师点评中考试题

语文:着重考查学生语文的核心素养
化学: 关注热点、难易适中
物理: 体现了开放性和创新性



昨天是中考的第一天,几科试题的难度怎样?昨日,记者在考试结束后第一时间请到了万州国本中学的中考指导老师,对语文、物理、化学试题进行了点评。


语文:着重考查学生语文的核心素养
国本中学 黄丽平


今年中考语文试题着重考查学生语文的核心素养,体现了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交融和整合。试题难度和区分度符合初中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和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要求。


试题难易适中,体现了基础性和选拔性的统一。本套试题难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百分之六十的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符合初中学业水平测试要求;百分之四十的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符合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要求,基础性和选拔性有机统一。


从试题难易程度来看,每个大题的难易程度呈阶梯状分布。语言连贯(句子排序)、仿写题、综合性学习题属于基本能力的考查,相对要难一些。


古诗文默写一题,先是直接默写,再是运用性默写。文言文阅读理解,先考查的是课内所学,比较容易,再考查的是将课内所学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难度自然就增加了。


现代文阅读板块,“文学作品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两个材料的阅读难度由易到难。其中非连续文本中,依次考查了学生理解材料、筛选信息、整合理解、解决问题等能力,也是由易到难分布的。


大胆突破,勇于创新。增加了名著阅读的考查。试卷第6题考查了名著《水浒传》里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呈现原著内容,考查真实阅读过程,指向整本书的阅读。
综合性学习中没有考查探究材料以得出结论的题型,而是考查了实践性探究,能采用恰当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中,不管是默写部分还是文言文部分,都强调了“学以致用”,除了理解记忆之外,还能运用在生活实际之中。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正式进入重庆考卷之中,要求考生能够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除了传统的说明文或者议论文,它增加了对跨文本能力的考查,体现了初高中语文教学的延续性。


既有传统文化的考查,又洋溢着鲜活的时代气息。对传统文化的考查内容主要包括名著阅读、古诗词积累、文言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对联、作文等,充分体现了语文传承传统文化的功能。


鲜活的时代气息体现在语言运用、综合性学习、文言文、非连续文本阅读、写作等板块中。其中,综合性学习中出现的网络热词“麦霸”;文言文阅读的最后一题将古代先贤的精神与我们个人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非连续性文本中涉及到“肥胖症”的热门话题;这些题目都洋溢着鲜活的时代气息,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考查学生用语文知识去解答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本套试卷体现了对语文教学的导向。


1.关注语文教材。


本套试题中考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都与教材有密切关系。


如语言运用、课内文言文阅读和古诗词积累,大都出自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这就提醒我们的语文教学要特别关注教材,关注基础,关注知识迁移能力,即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2.关注社会热点和生活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本套试题考查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分析能力,考查学生用语文知识解答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学要特别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生活。


3.关注核心素养


从整套试卷来看,我们关注的是对考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试卷中把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融入问题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个性表达等综合能力。命题作文以子路和孔子的对话导入,要求以“敢与不敢”为题来作文,基本没有审题障碍,考生有话可说。但要写好也不容易,必须要抓住“勇敢”“勇于不敢”来辩证思考。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点关注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化学 关注热点、难易适中
国本中学 冉军

今年中考化学试题从整体上看,依然延续了以往“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命题思路。考点基础性和综合性强。试题与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内容一致,突出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凸显了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知识考查全面,信息量大,考查形式有创新,但总体难度适中。


卷面依然采用选择、填空、实验、计算四种题型进行考查。其中选择题每个小题综合了多个知识点,增大了整套试题对知识点的覆盖面,对全体考生有一定区分。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实验探究和计算题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整套试题知识的覆盖面非常全面,几乎考查了初中化学所学习的所有重要知识点,重基础,加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培养学生科学认识事物,分析现象和把握规律的能力。


试题紧扣教材内容。试题对化学核心、主干知识进行了有效、重点地考查,试题对于核心知识的覆盖率很高,同时,注重基础内容的考查。如:第5题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第17题考查化学用语;第20题涉及复分解反应;第21题涉及金属活动顺序等。


紧密联系生活。试题与现在最新的热点事件相连,试题情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现了化学新课程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如:第1题“川航3U8633的成功迫降”、第2题“生态文明建设”等都是当下热点。第12题“生活中厕所清洁剂和厨房清洁剂的使用”,第18题“重庆是座美丽的城市,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相关话题均考查生活中的化学。


呈现形式多样化。试题主要以文字形式结合图形、图表、实验操作图、实验装置图、生产流程图,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依据图示、联想实验、逻辑推理、综合分析”的科学思维能力。


综合度高,创新性强。例如:第14题坐标系的图形分析,第16题溶解度曲线题,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综合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灵活应用分析能力。第23题对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第23题计算题使学生的审题、分析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总体来讲,整张化学试卷图文并茂,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关注热点、难易适中,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发展,突出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环境和科技的密切联系。中考不仅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对教师的教学起到了监督和检测作用。从中我们也得到了很多启示,在以后的教学中注重基础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实验分析、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应用化学能力的培养。

物理 体现了开放性和创新性
国本中学晏中


今年万州区中考物理试卷总体上说难易适中,重点突出,学生上手容易。试卷延续了近年来重庆市中考物理试题的风格,对初中物理主干知识考查全面,考查知识紧扣考纲和物理课程标准,考题符合“以稳为主、稳中求变”的命题思路。试题以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为考查主线,既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查,又突出了物理学科关键能力(即对科学探究与科学思维能力)的考查,同时又体现了开放性和创新性,引导学生从物理学视角分析、解决问题,凸显了物理学科的特色。虽然有少量题目不好作答,但不影响得分。


侧重对力、电知识的考查,符合中学物理的特征,符合中学生认知水平。


试卷中力学占29分、电磁学占30分、热学占9分、光学占7分、综合运用占5分,力和电考查分值几乎占试卷总分60%。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物理现象中一些深层次理论大都从力学或者数理结合入手,这体现了物理学的本源。电学侧重对一些基本规律、基本公式应用的考查,这部分知识熟练掌握对高中物理学习很有必要。


侧重对物理基本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的考查,体现了中考是毕业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


试题2、3、5、9、10题是考查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的掌握,学生概念清楚得分就比较容易;试题6、7、11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学基本公式和基本规律的运用,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较易得分;15、16、17(1)(2)(3)这三道实验题重点考查学生对物理仪器的使用、以及物理规律探究过程。


注重对学生物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体现了中考是选拔性考试的功能。


当学生把老师讲解的所有条条框框忘掉仍然会做题,这就说明具备了学习能力。学生具备了这些学习能力在物理后续学习中才有意义。12、20题是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牵涉到较为复杂的物理过程、较多物理量的计算,这些知识都是高中学习物理的基础。


体现高、初中物理学习能力的衔接。试卷在12题、13题考查了高中物理需要的简单的过程情景分析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在17题(4)小问体现了UI图线分析能力。


三峡都市报社全媒体记者 吴雅娇
责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