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万州,人们熟知的是烤鱼和格格,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自然禀赋得天独厚的万州还是发展农业的一方宝地。古红桔、玫瑰香橙、青脆李、罗田大米等名特优农产品从这里飞向天南海北,带给消费者以舌尖上的“万州味道”。
这些独特的“万州味道”,如何拥有更为广博的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如何在更大范围占有更丰厚的市场份额?在业内人士看来,答案就在“品牌”二字。
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334”农业产业体系做优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油、畜禽、蔬菜三大“基础产业”的同时,紧抓“三大主导产业”做强农业品牌,开展标准化示范种植养殖场建设,培育推介出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截止目前,全区“三品一标”产品达到 104个,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21个,在各地缤纷多彩的农业品牌化建设浪潮中,万州闯出了一条属于独特的农业品牌化发展之路。
严抓质量,在农业品牌化浪潮中筑牢根基
农产品质量安全牵动着消费者敏感的神经。提升农产品质量是消费者和监管者共同的期望,也是农业企业塑品质、立口碑的必经之路。
“只要一扫描产品上面的二维码,我们就能追溯出产品的信息。”在一家茶叶销售店里,店员在一个名叫寒山云雾绿茶的包装上,通过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便让大家清晰地看到产品的市场定价等信息。
自2016年开始,我区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截止目前,万州一共有87家农业企业进入这个平台,他们在平台中录入了上百种产品信息。每种产品的溯源码、二维码,以及其使用的投入品、肥料、农药、田间操作等内容,都详细可见。
“农产品是要入口的东西,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作为农业执法部门,我们必须承守卫起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区农业执法局负责人介绍,长期以来,全局动用5支执法队的力量,承担起了全区近百家企业的检查工作。
提升农产品质量不仅是为了消费者的安心,也是为了农户的利益,是一种多赢的做法。专注粮油生产的万州粮油集团陈清友介绍,他们与农户合作时,会按照溢出市场稻谷的价格收购订制的大米,但农户要按照他们所提供的标准规范化、科学化种植,提升稻米品质、保证大米质量。“如果辛辛苦苦种一季,质量不行,没按照我们的要求种植,达不到我们的标准,那么就卖不起价格,这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位于孙家镇生产茶叶的渝云峡川有限公司负责人龚先生同样认为,带着农民做品质才是企业壮大的出路。“起初,大伙儿的品牌意识跟不上,又不了解市场,后期管理也不行,种不出标准茶叶,品质虽好达不到我们收购的标准,就卖不起价格。”
创新求变,拓宽万州农业品牌的市场空间
万州柠檬是我区重点品牌之一,在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占有率较高,也是与北京对接的农产品首选品种之一。白羊镇是万州柠檬的主产地。
“万州柠檬属于‘墙里开花墙外香’,向省外销售的多,上市时每斤会比别的品牌贵一些,现在超市里已经卖到4-6元/斤了。”区农委有关负责人认为,在培育农业品牌时,政府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只能引导不能主导,市场上的东西就应该由市场来做决定,政府的手要抓应该抓的。
什么才是政府应该抓的?区农委给出了答案。
要在品牌建设中挖潜力,抓产业带头人、抓质量、抓标准、抓创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别人都做精品了,我就换个新品种继续做。始终保持产品的“新鲜感”、走在市场前沿,才是保证品牌树立不倒的法宝。
郭村镇三根村王建华一直在品种更新的路上。去年,王建华首次从吉林农业大学引来一种热别的菌种—玉木耳,形如耳状或盘状,色泽温润如玉,晶莹剔透的玉木耳,因为外形漂亮,营养丰富,种植效益高,被人们誉为木耳界的“白富美”,深受消费者亲睐。“我还是觉得要丰富品种,不能再单纯追求单产,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来。”目前,在三根村食用菌基地,不仅有普通的黑木耳,还有玉木耳、花菇等品种。
乡村要振兴,人才要回流。长岭镇长岭岗社区冯海艳便是其一。2015年在家乡情怀与内心萌动的创业想法双重驱动下,年仅28岁的她回到了家乡,在一个小地名为山铺干的地方流转土地100亩,前期投入50余万元成立重庆市万州区山坡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对100亩抛荒的土地进行了土地整治后,在乱石堆上栽下了5000余株优质椪柑。
下一步,冯海艳计划再投入50万元扩大种植规模到200亩,并在果园相应地带栽种三角梅,依托果林经济发展采摘、观光等乡村旅游,让荒山变成花果山。
资源整合,品牌发展迈入“抱团出海”新阶段
罗田大米、白羊柠檬、燕山杨梅……其实万州叫得上名号的农业品牌并不少。然而由于缺乏统一有效的农业品牌组织、运行、营销、宣传等体系,万州农业品牌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活力。市场中还难以觅到叫得响的万州农产品,有口碑无市场的现象依然存在。
为此,万州根据现有种植业及养殖业产业结构特点,综合考虑当地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知名度、地域特色、发展潜力等要素,提出优先打造万州玫瑰香橙、万州柠檬、万州青脆李、三峡茶4个区域公用品牌,以展示万州农业品牌整体形象。
为了发挥好万州4个区域公用品牌的引领带动作用,万州实施多渠道农业品牌营销策略,一方面,成功举办首届万州玫瑰香橙品牌推介会暨高峰论坛、万州区第三届制茶能手大赛暨地产茗茶斗茶活动等一批品牌推介活动。另一方面,组织企业积极走出去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第十七届中国(重庆)西部农交会、南京农业嘉年华、第二届国际茶博会等重要农业节会。
品牌的持久健康运行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及经济效益。因此,我区对4个农业公用品牌推行农业品牌自主运行模式,企业品牌要实施企业化推进,区域公用品牌成立了行业协会,由区农委相关站所负责创建维护农业品牌,行业协会负责运营,以市场化运作,对农业品牌实施动态监管,建立万州农业品牌退出机制,一旦企业产品出现问题,将会取消其对农业公用品牌的使用权。
采访期间,记者正巧赶上万州玫瑰香橙产业联合会组织的一次培训。“有些龙头企业对品牌不重视,信息闭塞,一些甚至不考虑培育品牌,更搞不清楚如何申报‘三品一标’、重庆名牌农产品等。”玫瑰香橙联合会会长陈贵兵如是说。
“企业要抱团发展才行。”陈贵兵在谈到提升品牌影响力时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万州现有玫瑰香橙12万亩,规模也不小了。但现在各自有各自的品牌,大家都觉得自己的品牌卖得好,却恰恰缺少了团结起来打造区域品牌的意识,企业联盟没有形成,单靠小而散的企业,品牌是打不出去的,要变五指张开为五指成拳。”
陈贵兵希望,在政府主导下,能将万州玫瑰香橙这个品牌做大做强,让万州这一主导产业平稳健康持续发展下去,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