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时政新闻 科教文卫 城建交通 经济新闻 政法新闻 休闲运动 全球资讯 消费购物
万州新闻网
  日历   闹钟
新闻导航
推荐新闻
一周热点

您的位置:精品万州网址>经济新闻 > 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2018-01-23 10:06:29   来源:看万州   条点评   复制链接
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开栏语:

2017年,悄然远去,但万州铿锵奋进的足迹,却依然清晰。


这是不平凡而又精彩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持续加大的下行压力,我区克服各种困难和不利影响,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绩。


2018年,已然开始,进入新时代的万州人民,正奋发向前。


站在新的起点上,让我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抢抓机遇、真抓实干,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书写新的发展篇章。


QQ图片20180122220027.jpg

QQ图片20180122220056.jpg


回眸2017——

新常态下,克难奋进创新绩


浩渺平湖,江宽水阔。

2017年,万州高昂产业龙头,在转型升级中破浪前行,持续夯实大城经济支撑,助力更多老百姓就业创业,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工业经济量质并进


近日,记者走进重庆三雄极光照明有限公司,宏大的标准厂房内,火热的生产场景扑面而来。


通过持续的产品研发、升级换代和技改创新,2017年,三雄极光延续产销两旺势头,产值与利税稳步增长,始终屹立于LED照明市场潮头。


“总有做不完的订单,光LEDT5支架日产量就达10万支。”耳闻细微作业声的“合唱”,目睹工人们熟练的操作,总装一车间组长黄兰累并快乐着,感到无比自豪。


三雄极光,不过是万州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我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引领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全区突出工业经济的“主支撑”地位、“主抓手”作用,把发展工业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抓发展、抓项目、抓招商、抓服务,最大化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做大总量、提升质量。


壮阔的产业画卷,在时光中铺展。


2017年,全区工业经济稳健运行,预计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3%、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5%,呈现出工业生产平稳增长,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等特点。


同时,10万套长安CB10发动机等20个重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万州医药产业园等10个重点工业项目加快推进,雅伦汽车年产50万套汽车零部件等20个重点工业项目开工建设,有力夯实了发展基础,孕育和释放了经济增量。

迎难而上的万州工业,在风险与挑战中砥砺前行、量质并进,挺起大城经济“脊梁”。


经开区担当主战场


QQ图片20180122220044.jpg


日前,重庆长安跨越车辆有限公司携自主研发的V5纯电动物流车亮相北美国际车展,让“万州制造”闪耀全球汽车业界。


这是长安跨越的又一次跨越。


寒风中,位于万州经开区的长安跨越一派热火朝天,冲压、焊接、涂装、总装……无缝衔接的生产线上,一辆辆整车流水般下线,检测出厂。


身着工装的李晓明神情专注,正为发动机紧固螺栓。“长安跨越发展势头强劲,都招了好几批员工了,还忙不过来。”谈起2017年,李晓明的脸上写满兴奋。


在轻型车市场低迷的当下,长安跨越可谓逆风飞扬。“我们每天生产汽车600辆,月产能达到1.5万辆。”公司副总经理林光华说,去年长安跨越汽车产销量突破15万辆,增幅位居轻型车行业第一位,超额完成了全年13.2万辆的目标任务。

长安跨越,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入园企业的发展。


2017年,万州经开区切实履行工业发展“主战场”职责使命,充分释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活力,提升创新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其工业支撑、创新引领、开放平台作用,驱动全区工业经济迈上发展新台阶。



一年来,万州经开区克难而进,经济发展稳定增长,预计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5%、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其中,入库税金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达3户,1000万元—5000万元的企业达7户。


全年实施基础设施项目102个,新建成标准厂房9万平方米,产业配套和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并新增就业岗位1.3万个,直接和拉动就业超过5万人。


产城融合发展的万州经开区,工业支撑愈加强健有力,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引擎”。


商贸繁荣激发活力


QQ图片20180122220050.jpg


蓄水后的平湖万州,散发着古老而时尚的魅力。步行街上市民结伴而行,高笋塘核心商圈游人如织,万达广场人们摩肩接踵……


聚焦建成渝东北地区商贸物流中心和通江达海重要开放门户目标,2017年,我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城市活力四射,生活更加便捷丰富,为商务经济注入了新动能。


一年来,全区现代服务业稳中提升质,预计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同比增长15%,住宿和餐饮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国际汽车机电建材城二期竣工投运,友豪万商城等项目加快推进。建成区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以及镇乡电商服务站41个、村(社区)服务点230个。


成功举办首届烤鱼节等节会活动,实现会展收入30.4亿元。中华易温泉等旅游项目有序推进,新增欢乐黄金谷等乡村旅游点20个,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亿元。新增金融机构5家,三峡人寿保险公司注册万州并获批开业,阳光眼科成功在“新三板”挂牌。


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是一座城市繁华的象征。


2017年,万州不光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商贸服务业也在提档升级,规模经营、连锁经营、特色经营渐成主流,大都市形象凸显。


数说2017——


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左右;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5%、9.6%、9.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左右。


预计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3%、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5%。


预计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同比增长15%,住宿和餐饮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实现会展收入30.4亿元、旅游综合收入80亿元。




展望2018——

新起点上,转型升级提质效


任务——


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8年,我区将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振工业经济,繁荣商贸流通,壮大现代金融,培育全域旅游,加强科技创新,推进军民融合。


访谈——

全力提振工业经济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


产业发展,作为全区三项重点任务之一,新的一年怎么干?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部门负责人。


“2018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全力提振工业经济。”区经济信息委主任骆明富说。


骆明富表示,全区工业和信息化战线将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创新发展的路径,以万州经开区为主战场,着力从四个方面突破,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具体来讲,就是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围绕智能装备、绿色照明、新型材料、智能终端等重点产业引进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力争全年竣工金龙铜管等20个重点项目,推进江东机械万州装备制造产业园等10个重点项目,开工广东先导稀材半导体芯片产业园等20个重点项目。推进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智能制造和制造业创新发展。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鼓励和支持企业不断加大技改投入,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积极采用新装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对现有产业进行改造提升,更加注重精深加工、配套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提升全区工业经济整体水平。


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创新载体培育,积极推动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发展,全面激发全区工业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重点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创新平台建设、品牌培育和质量提升、校企合作等方面给予扶持,聚集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建成一批重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认真落实区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制度和困难问题台账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用好用活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促进生产要素高效配置,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现场——

企业增资扩产上项目


抬眼望去,新建的标准厂房屹立眼前,成为一道壮阔的风景。


在重庆三雄极光照明有限公司,总投资5.3亿元的LED绿色照明扩产项目加快推进,计划新增物流仓库等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建设先进、高效的规模化生产线。


记者看到,厂区旁边新建的LED绿色照明扩产项目,已完成厂房主体工程建设,室内消防、水电安装接近尾声。整个项目预计2020年竣工投产,届时三雄极光年税收将稳定达到1亿元以上,可解决2000人就业。


“因为看好这片投资‘沃土’,2017年10月,三雄极光又与万州签订总投资1.5亿元的LED芯片封装项目,增资扩产扩能加速发展。”公司总经理梁超说。


为促进LED芯片封装项目早建成、早见效,三雄极光调整LED绿色照明扩产项目物流仓库用途,先行改作LED芯片封装项目生产厂房。


企业积极新上项目,让人触摸到万州工业发展的强劲脉搏。


“现在,我们正加紧LED芯片封装设备采购,预计春节后开始安装调试,2018年6月开始投产,推动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梁超说。


短评——

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产业,是一个地方经济的“筋骨”,亦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依托。


经过多年接续奋斗,工业已挑起万州发展的“大梁”。然而,面对经济新常态,全区产业发展也迎来了转型升级的爬坡上坎。


这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摒弃粗放增长,不以GDP论英雄,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

全区要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积极育新经济增长点,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站在新的起点上,愿我们不忘初心、不改执着,扭住产业转型升级“牛鼻子”,把责任扛在肩上,振兴实体经济,续写万州产业发展新篇章。


三峡都市报社全媒体记者 解书睿

责任编辑:范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