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
新增婴幼儿托位1000个。在满足学前教育普及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
2、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双减”
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156所学校(含校点)实现“5+2”全覆盖,全区参与教师达8000人以上,学生达13万人以上,对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学生保持100%以上,加强课后服务管理与视导,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3、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持续在中小学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学年面向小学高年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至少开展1次心理健康测评。青少年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实施“童心相伴”困境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项目,为全区所有困境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在2所精神专科医院新开设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科或门诊,培训儿童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骨干医生5人。
4、开展残疾人关爱服务提升行动
建设“渝馨家园”10家。新增残疾人就业100人以上。为60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残疾儿童康复救助200人以上。为残疾人免费适配辅助器具500件。
5、实施城市绿荫工程
实施街头绿地提质项目2个、面积约2万平方米,建设山城绿道1条、长度约2公里。
6、地下“有限空间”安全监测整治
安装5台化粪池安全监测系统,完成500个窨井盖专项整治。
7、建设城市公园
完成1个现有公园适老化和适儿化更新提质改造,建设2个口袋公园。
8、开展妇女儿童综合服务体项目建设试点
建设妇女儿童综合服务体1个,打造“渝好空间”,分类提供“好梦童年”“好业启迪”“好家守护”等服务。
9、推进“错时共享”停车泊位建设
新增“错时共享”停车泊位1000个。
10、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攻坚
完成15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消除黑臭水域面积5000平方米。
11、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
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6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