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红光南滨小学采访时看到,厨艺班的孩子们正在大显身手。

2022-6-25 10:03:34 来源:三峡都市报 [撤稿纠错] 条评论

⑤ ①整理书包。 ②色香味俱全的番茄炒鸡蛋。 ③制作糕点。 ④茶艺课。 ⑤洗袜子。

香喷喷的蛋炒饭,色香味俱全的番茄炒鸡蛋……日前,记者在红光南滨小学采访时看到,厨艺班的孩子们正在大显身手。

劳动教育是推动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据悉,为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努力把广大少年儿童培养成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热爱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近年来,万州区红光小学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劳动教育的政策,深入实施劳动教育,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路径,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实施了多项措施,引导同学们在劳动中收获自信、学会感恩、得到成长。

烹饪茶艺走进小学课堂

在学校里除了能学数学、学语文,还能学如何填饱肚子?——对!红光南滨小学的孩子们,在学校里就学到不少“附加课”,其中一项就是学习厨艺。

近日,在红光南滨小学一间教室里,不时传出孩子们的声音,还飘出阵阵油香。教室外表和其他教室没什么不同,推开门却别有洞天,一字排开的桌子上,摆着锅和各种餐具,两侧的长条桌上,堆的是厨具、碗筷、食用油、面粉等。

伴着油锅“滋滋”的响声,两个老师正带着一群孩子忙碌着。“火调小一点,少放油,等到鸡蛋的边黄了,就熟了。”10岁的李雯纹今年读四年级,在老师的指导下,她一边用铲子翻动锅里的菜,一边向记者解释。周围几个同学,系着围裙,站在旁边观摩,跃跃欲试。

压面团、搓长条……另一边的孩子们用小手探索制作美食的趣味,不一会儿,双色花卷、红糖馒头、美味包子等面点出炉,轻咬一口,空气里满满的香甜味道。孩子们与同伴、老师和长辈们分享劳动成果,感受收获的快乐。

走进另一侧的一间教室,伴着古琴声声,清风阵阵,茶艺这扇传统文化的大门在这里徐徐展开。茶艺课程的顺利进行,旨在弘扬民族文化,使学生感受到艺术熏陶。

学校精心布置了校园茶艺室,特殊的茶韵让全体师生兴趣盎然。在这堂茶艺课上,学生在茶艺老师的带领下,学习茶艺的基本礼仪;认识各种茶具。学生们有板有眼地跟着老师示范,演绎着静心备器-温杯洁具-佳茗入宫-洗茶冲泡-春风拂面-封壶分杯-闻香品茗-鉴赏佳茗-分壶奉茶-续杯收具等道道程序,同学们被茶艺的典雅所感染,学得如痴如醉。

学习茶艺课程,让学生们从小“知茶,懂茶,爱茶”,懂得更多的礼仪,融入更多的文化,品茗修身,传承国学!

体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真谛

据了解,为切实加强劳动教育,万州区红光小学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劳动教育的政策,深入实施劳动教育,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路径,学校从课题入手研究劳动教育,成功立项市级课题《小学住宿生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研究》。学校将该课题成功申报了重庆市第二批立德树人特色项目研究基地,成为“重庆市劳动教育联盟学校”。从“学校劳动、家庭劳动、社会公益劳动”三个维度开发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编写的一至六年级劳动教育校本教材《美好生活,劳动创造》已经基本完成,为劳动教育课堂教学提供了符合学生需求的丰富资源。

“自能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是红光小学教育创新的力作,既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也是实践的方法和措施。劳动教育同样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习方法的习得、学习兴趣、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红光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课例研究”,以“自能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为蓝本,经历团队备课、试课、说课等历程,探寻“自能学习劳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之法,寻提升劳动教育教师专业素养之策,助力教师、学生和谐发展。

劳动不等于劳动教育,只有赋予劳动以教育的价值意义,劳动才成其为劳动教育。红光小学坚持“学生立场”,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开展“为己”“为他”的“服务劳动”,帮助学生在分担与奉献中学会爱自己,爱他人。在延时服务社团课程中引导学生“创意劳作”,体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真谛。

为“双减”赋能 为成长充电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自理自立的能力,树立独立自强、分担奉献的责任意识。服务劳动方面,红光小学从课程建设着手,开设生活自理课程,由生活老师指导学生学习洗袜子、叠衣服叠被子、系鞋带系领巾,班主任指导学生学会打扫教室打扫学校、整理寝室整理书包等简单的服务劳动,让学生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集体的事情分担做。

同时,特色劳作方面,充分利用延时服务开设“厨艺、茶艺、创意美术”等特色劳动课程,让学生在学习劳动技能的过程中,体验劳动创造的快乐,感知生活的美好,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坚定劳动创造幸福的信仰。

实践体验方面,红光小学的特色实践作业来作答。每逢寒暑假、小长假,学校德育处、大队部都精心设计特色实践作业,引领学生回归家庭、走向社会,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

同时,红光小学坚持有作品就展出来,让学生的劳动成果看得见、摸得着,直观化、物质化。增强学生创作作品的参与感、成就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劳动教育不仅是教会学生简单的劳动技能,更要教育学生躬身修行,用身体丈量世界。“双减”赋能,“劳动最光荣”的种子已在红光学子心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花开有声。

记者 吴雅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