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红光小学:各美其美 校校有亮点

2023-12-23 08:49:44 来源:三峡都市报 [撤稿纠错] 条评论

骨干教师提升培训交流会。

开州区语文名师到红光小学交流。

2015年,作为三峡库区移民第一校、库区第一所重庆市示范小学的红光小学,为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主动请缨与盘龙小学(现更名为红光南滨小学)实行一体化办学。

经过近八年的努力,集团现有红光、南滨、经开、机场和高峰五个校区,如今一校跨南北,红光、南滨比翼齐飞,机场、高峰水天一色,经开风景独好。各新校区已经由薄弱学校成长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名校,这标志着红光小学教育集团为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领导班子一体化 管理一体化 文化一体化

在“以人为本,和而不同,资源共享、文化共建、队伍共进、发展共赢”理念的指导下,以“‘三自’品牌建设和特色发展”为目标,红光小学教育集团从领导班子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文化一体化、师资一体化、教学一体化、评价一体化和工会后勤一体化等七个方面进行大胆探索,统筹兼顾。各校区彼此借鉴提升,真正实现以名校为引领,助推新校区高起点办学,新老校区均衡发展、良性发展,让更多孩子享有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集团化不等于“集权化”,在集团党委的领导下,通过实施“雁阵计划”,培养了一支“有思想、能担当、善合作、会管理”的干部队伍。

集团建立以师德为灵魂、理念为引领、业务为内驱、制度为推动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规范教师教育行为,管理有深度、有尺度、有温度,让教师认识上理解到位,能力上匹配到位,行动上执行到位。人尽其才,搭建教师个性化发展平台,让人人都有成功的希望,让人人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随着校区延伸、人数增加,原来过于行政化的管理组织架构与学校新的发展诉求之间的落差越来越大。2022年秋季,集团创新管理模式,变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架构为“扁平化”管理模式,强调年级与部门的协同,特别重视年级工作开展的“自转”与“公转”的结合。

教育是浪漫的,文化是感性的。10多年前,总校“让每一个红光人主动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和自我教育、自能学习、自主发展的“三自”文化办学特色,成为在市内外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秉承“理念共融、品牌共建、文化共享、优势互补”的发展理念丰富集团文化,把“三自”文化移植到其他校区。用总校不一样的绿化、亮化、美化带动其他校区文化的一体化。各校区准确把握学校文化建设方向,让“三自”教育的泛化指标在各校区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实现“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个角落育人”。

师资一体化 教学一体化

据了解,在红光小学教育集团内不论编制,统一配置师资。教师流动使用,实现各校区名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等优秀师资共享。

各校区转变管理教师的指导思想,由过去的“制度+控制”转变为“学习+激励”。以教师的发展为价值取向,挖掘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和内驱力,不断培育具有大视野、大格局、高格调的教师团队,激发并释放他们的创造活力。同时,通过交流任教、跨校兼课、师徒结对等形式,着力培养和成就一批师德高尚、谈吐优雅、专业突出、追求卓越的学者型教师队伍,各校区形成完整的骨干教师、名师、首席教师的梯次结构。

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为指导,全面落实课程改革,以提高各校区教学质量为目标,充分发挥总校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实施“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强化均衡发展和持续发展意识,努力营造合校、合心、合力的氛围。统一教学计划和进度,每学期开学初,五个校区分学科在一起集体备课,共同讨论,统一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科学安排教学进度。

通过“互联网+优质教育资源”推进集团化办学,创建“红光小学教育集团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各校区的学科课程资源、校本教研成果、教科研成果等有形成果都上传到“红光小学教育集团智慧校园管理平台”中共享。

集团党委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团队和学术型学校”的目标,制定了以“团队为载体,专家为指导,骨干为引领,制度为保障,发展为归宿”的方针,在校本培训中,以“个人发展+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策略的教育研修模式,扎实开展“青蓝工程”自主“传、帮、带”,“集体教研”自主“学、磨、研”,心灵之声“解困惑”,拓展培训“获友谊”,主题沙龙“解难题”,能力竞赛“展芳华”,研学实践“增见识”,双师培养“强能力”,培养每一位教师因材施教的策略和有教无类的情怀。

实施课题研究与校本研训整合,建立“三课”促动、“课题”带动、四校区“联动”的新型教研模式。将科研课题向课堂延伸,每开展一次活动,推出一个人,带动一批人,引领一个学科。倡导“一个人走得快,但一群人走得远”的研训文化。

各校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战旗所指千军动,百花齐放春满园。

红光小学集团化办学以来,各校区整体推进、特色发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实现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在集团一体化办学指引下,“三自教育”特色文化得到更广泛的深入研究。先后完善了学校“三自”教育的理论体系和操作策略;出版了《我们的自能学习卓越课堂》《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三自”课程建设》等8部专著,20余类校本课程;两项课题成果获得重庆市政府一、二等奖……

集团内统一进行课程开发与实施。采用“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方式开展特色课程和社团活动。精心设计了“33618”的课程体系结构,通过多元、开放、立体、自主的课程,让每个孩子体会不同课程带来的不同滋养,同时也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自主选择机会和自由成长空间。

在红光小学教育集团的各校区,从某一个学科能看到所有学科融合的万紫千红,从学科课堂走向教育多元化的万水千山。

以谢定来、杨清军、刘体美3个区级和9个校级名师工作室为载体,以“三环”为路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现了由“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移,由“学生适应教师教”到“教师适应学生学”的转变。打造出了一支与“三自”品牌教育相匹配的“领军群体”。

记者 吴雅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