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社区作为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广大志愿者与社区人员们始终站在在疫情防控一线,他们出现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他们当好社区疫情防控的守门员、服务员,构筑起疫情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区城建档案馆的母正华就是其中的一员。 
	
 
	严格值守不放过一条“漏网之鱼”
“您好,你是住在这个单元的啊,请问是什么时候乘坐什么交通工具从哪里回来的?
							” 
“我们是自己开车从大垭口送孩子回来的。
							” 
“那要先去社区量体温、登记信息、签居家隔离承诺,手续完善后就可以回家了” 
…… 
 
2月26日,记者在白岩路441号见到母正华的时候,他正耐心细致的对从大垭口回来的一家人进行询问。
							“现在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复工复产之后,人员流动性相对大一些了,值守的时候更容不得半点马虎,不能放过任何一条漏网之鱼。
							”他告诉记者。 
说话间,又有居民买菜回来,母正华赶紧拿出体温枪对其进行体温测量,并做好信息登记,严格落实好“一检二测三登记”制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2月3日至今,母正华严格按照社区安排参加了辖区巡逻、宣传、劝导,协助所居住小区物管作好业主劝导,参加封闭楼栋值守等工作。
							共计参加辖区巡逻、宣传、劝导2天,巡逻检查红光景苑等居住小区4个,山湾街等道路4条,居民楼栋40余栋;
							协助居住小区物管宣传联控指挥部8号通告,宣传劝阻小区人员进出30余人次;
							先后值守白岩路510号、546号、441号等封闭楼栋21天,共计劝阻随意进出楼栋人员140余人次,登记合理进出人员370余人次,为因复工复学等原因需要返万或者离万人员30余人次作疫情防控政策宣传,督促其到社区完成登记测体温等事宜。 
	
	排忧解难当好群众“服务员”
	
时间回溯到 2月5日下午,母正华和社区另一名同志正在白岩路510号封闭楼栋前值守,获悉社区新增密切接触人员1名,其所在楼栋急需人员值守,当前已无其他人员可派。
					他当即提出去值守这栋楼。
					这是一栋社会居民楼,没物管,没大门,也没得桌子板凳等基本条件。
					由于该楼栋才封闭,对进出人员反复的劝阻一直未停。
	
	
 
	
严格的管控措施,打乱了部分群众的生活规律,尤其是部分中老年人的生活秩序,这部分人逛超市、集市已成习惯,一是逛逛为了活动一下身体,二是购物时货比三家,节约支出。
					严格的管控之后,这类人群很不适应,所以管控初期,不少居民有抱怨情绪,甚至和值守人员对抗。
					“特殊时期,长时间的隔离、生活上的不便、心理上焦虑,都能理解。
					”每当碰到想随意出门的居民,母正华总是一口一个“大爷”“大娘”的劝,讲事实、说道理,宣传疫情防控政策。
					“现在大多数人还是能够遵守一个家庭三天派一个人出门采购的规定。
					”母正华说。
	
	
 
	
母正华苦口婆心的一次次劝导,也让大伙儿对戴着红袖章的他放了心。
					老年人手机没话费了、手机使用过程中有弄不懂的,想吃瓜子又出不去的……只要居民有需要帮忙的,母正华第一个站出来为他们排忧解难,在做好疫情的“守门员”的同时当起了群众的“服务员”。 
	
 
	
母正华值守的两栋楼没有物业,值守点就成了居民们快递、外卖的临时存放点。
					“他很负责,也很热心,有时候快递来了忘了取,他还会打电话通知我们。
					有快递要寄的拿下楼给他,有快递员来了他就帮忙寄出去。
					”正下楼取快递的王先生告诉记者。 
	
	 春风依旧刺骨,  
	 暖阳从未缺席。  
	 “守卫家园就是最美的画面。   ”  
	 母正华在朋友圈写道:  
	 风雨过后,笑看彩虹;  
	 险滩过后,通途在前,  
	 我们必将迎来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  
	
	 
	 原创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记者 李成敏
	编辑 侯本艳
	(原标题:母正华:做好疫情的“守门员”  当好群众的“服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