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快坐快坐,天气太热了,快来歇凉哦.......”7月30日上午,刚满60岁的梨树乡龙头村二组居民张定红在自家的老宅院坝里,一边高兴地搬着椅子,一边热情地招呼着乡村干部喝茶。一旁的老宅里,老张家雇请的几个工人师傅正在忙碌着打砂、和泥、粉墙.......
古色古香小院墙
龙头村村主任伍正权忙着赶上前向来客介绍:我们村里正准备把张定红家废弃的两间老房子整修出来,搞一个小小的农耕记忆小院,一间屋子摆放老的农业生产工具,一间屋子摆放老的农村生活物件儿,就算我们的后代不再从事农业,不再生活在农村,也要让子子孙孙记得起祖先,忆得起乡愁,让南来北往的城里人来到我们大山深处,也触摸得到儿时的记忆,也找寻得到童年的感觉。
农耕记忆小院
炎炎夏日里,龙头村双柏新弯院子里却是一副勃勃生机欣欣向荣的场景。
流水溪溪小石桥
小石桥上,龙头二组组长方文均踩着修葺一新的青石桥面,看着河堤边两排迎风招展的紫薇树,望着清盈盈哗啦啦的溪水,喜滋滋地逢人便说,这座桥恢复得好,莫看这桥不大不长,但以往过路的人多着呢,还有点历史呢,解放前我们这一方的人下云阳,过利川,那可都是必经之路噢!
果实累累小果园
古柏树下,71岁的老大娘邹代珍盯着自家大门口经过整治后焕然一新的老水井笑得合不拢嘴,喃喃自语,我在这里住了快五十年,虽然现在早已用上自来水了,但看到这口古水井,想起年轻时候那些年挑水提水的苦日子,我依然记得清清楚楚啊!
沁人心脾老水井
公路旁,刚从宜昌建筑工地上赶回来的农民工张术权站在自家的一栋三层小洋楼面前,正在着和家人商量,是不是该结束在外漂泊打工的日子,回到焕然一新的新弯院子来搞一个小民宿,整一点农家菜,吸引一些游客,也尝尝旅游饭,发点儿旅游财。
古树名木老柏树
院子里,已经放假的几个小学生娃娃脚踏着滑板车,正在欢笑着唱:扫干净哦,摆整齐哈,莫乱丢哟.......
梨树乡龙头村双柏新弯院子背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潭獐峡,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一条潺潺小溪横穿其间,37户居民分散居住在S507省道两旁,交通条件十分便利,自然基础条件很好,院子里一口大水塘旁错落有致地生长着6棵已经超过百年的古柏树,有老泉井、染布石,有小溪流水、小桥人家,有殷实丰硕的小果园,有绿油油的农家小菜园。
小径通幽竹篱笆
五月底的一天,一场主题为“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扫干净摆整齐莫乱丢”的院坝会让这个农家院子发生了巨变,院坝会上,参会居民代表群情振奋并积极踊跃发言,强烈要求在全乡率先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决心让新弯院子面貌一新,昂起龙头村的“龙头儿”。
碧绿澄澈小池塘
院坝会后,乡村组三级干部根据龙头村双柏新弯院子的基础条件、乡村特色、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在反复征求群众意见意愿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商定整治方案,确定围绕“田园风光”主题实施,整治实现“古柏老井岩蛙,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田园画境,幸福生活乡下”的美好蓝图。
田园风光小花朵
六月初,乡村干部带着本地土生土长的泥瓦匠黄承平前往区内几个乡镇取经,学习环境整治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与此同时号召居民捐献废砖、废瓦、废罐子、废石头、闲置的农村特色老物件、废旧农具,用于整个新弯院子的区域整治装饰,并且要求居民在完成自家环境卫生整治基础上,出工出劳共同参与公共区域环境整治。
碧瓦朱檐小楼房
经过一个月集中整治,鸡鸭进圈了,溪水变清了,菜园子扎上篱笆了,房前屋后变整洁了,新弯院子改头换面,彻底变了模样。
谈到龙头村双柏新弯院子发生的巨变,梨树乡党委书记朱希现表示,接下来的全乡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一是要选准点,按照居民积极性较高的优先、本身开展环境整治成效较好的优先、村组干部贯彻落实力较强的优先。二是要绘好图,充分尊重当地居民意愿,共同商定整治方案,共同绘好一张整治图,既整治环境容貌又挖掘历史文化,既提升生活质量又留住悠悠乡愁。三是要用足力,坚持节约高效,不搞形象工程,充分用足用活本地力量和资源,坚持选择本地工匠,发挥其情况熟、人缘好、办法多、听招呼且工价低的优势。四是要定好路,试行筹资靠“四点”,管理靠“四加”,示范靠“四带”,力争让全乡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效果。
干净整洁小院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