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窗明几净的房屋,优美宜居的庭院,精美的村规民约牌匾,醒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
盛夏时节,走进白羊镇惠民村一组,眼前是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这画卷,不就是无数现代人向往的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吗?
一个村民小组,何以如此干净整洁与和谐?记者实地探访后得知,这都与这里的“院长”有关。
党员志愿者义务打扫公路
一个小山村,哪来的“院长”?
村干部告诉记者,这个“院长”是村民们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给几个带头的组长和党员取的雅号,即几户人家组成的一个小院子,由一名德高望重的党员或村民代表担任院长,负责义务打扫公路及公共区域卫生,以及监督小院子的清扫保洁和村规民约执行。
67岁的组长熊长春就是几个院长中的一位。
说起自己担任“院长”,熊长春跟记者谈起了个中缘由。去年,镇里组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他所在惠民村也立即行动起来。身为一组的组长,他在整治之初一边行动,一边思索,能不能根据实际探索出一套具有操作性的整治机制?
垃圾乱倒、柴草乱堆、牲畜乱跑……整治人居环境是一个老话题。惠民村一组有20多户人家,熊长春想:能不能把20多户人家按照就近原则分成几个院子,再由一人担任“院长”,指导和监督大家搞好卫生。随后,他召集一组村民讨论,这个想法立即得到一致响应。经过充分讨论,现场对20多户村民进行了分组,分成了5个小院子。
院子划分了,谁来担任院长?身为组长的熊长春一马当先,第一个站出来主动担当杨家院子的“院长”。
党员陈邦华也在第一时间站出来,主动担当他所在院子的“院长”。
随后,杨志兵、杨碧胜、熊长云等几名德高望重的村民代表也站出来,成为了其他3个院子的“院长”。
院长上任之初,主要负责监督自己所联系几户村民的房前屋后卫生。
即使没有一分钱的报酬,几个院长也十分负责。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每天只要不下雨,熊长春“院长”都要到自己联系的杨碧坤、陈峰、杨和国、熊学兵、杨志军等5户村民家中转一转,遇上哪户村民房前屋后打扫得不干净,或者柴草堆放不整齐,他都会当面指出来,并动手帮忙一起整改到位。
“熊院长好敬业哟,天天都在我们这几户来转。”村民熊学兵竖起大拇指,为熊长春点赞。
在院长们的监督和村民们的努力下,一组的卫生逐渐有了改变,村民们也从最初的“被打扫”变为“主动打扫”。
家家户户卫生有了改变,可沿线公路和公共区域卫生没人管,怎么办?
此时,熊长春又跟几个院长商议,由他们几个院长来打扫,每个院长轮流一个月,月底交替打扫。提议一出,几个院长立即响应。
从此以后,惠民一组的主公路和公共区域,总能看见5个院长轮流上阵打扫卫生的身影。
如今,走进惠民村一组,看不见一点可视垃圾,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不但干净整洁,还码放整齐,与路旁的花草交相辉映,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清扫垃圾、栽上花苗,在院长们带领下,惠民村一组的环境变得越来越美。村民们都纷纷说:五个院长唱好了一台戏。
惠民村村干部熊秋年告诉记者,自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开始以来,惠民村就推出了村干部联片、组干部联组、院长联户的举措,齐心协力推动人居环境整治,让过去的灰头土脸变了模样,变成了如今的住房内干净整洁,住房外清爽卫生,荒坡上绿树鲜花、鸟语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