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网址 | 汽车之家 大河票务 三峡都市报 点评美容 百度 三峡传媒 凤凰网 区政府网 万州公交网 万州台直播 万州吧 腾讯 更多网址

回望2023年,我区“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回望2023年,我区“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攻坚克难、锐意创新,各项任务如期完成,就业形势稳中有进。

2024-2-6 10:31:05 来源:万州时报 [撤稿纠错] 条评论

招聘会现场人流涌动。(资料图)

记者 丁靳 通讯员 徐小茜 文/图

激情满怀的山川,孕育着一片干事创业的天地;秀美壮阔的平湖,风劲潮涌,引领万州儿女向着美好生活竞奔流。回望2023年,我区“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回望2023年,我区“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攻坚克难、锐意创新,各项任务如期完成,就业形势稳中有进。

一组数据引人注目,2023年,我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7953人,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1796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56亿元。

坚持以民为本

重点群体保障有力

民生事小重千钧,一枝一叶总关情。

为人民谋幸福,正是就业部门的如磐初心。

去年以来,我区坚持“民生为本、惠民有感”工作导向,从“关键小事”架起百姓“连心桥”,以“暖心实事”织牢民生“幸福网”。在攀高向新的旅途中,结出了累累硕果。

2023年3月31日,一场备受渝东北三峡库区人民关注的成立大会,在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召开。此举,宣告渝东北大学生就业创业联盟筹备成立,也创新打造出“筑梦大三峡·就在渝东北”就业服务品牌。深度融合,让更多的高校毕业生留在渝东北,是联盟的宗旨;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是联盟服务的支点。联盟成立后,促进就业3042人。

方向所指,路径明晰。为了帮助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我区随后又雷霆出击、多措并举,先后精心组织了“人社局长面对面”“三峡人才夜市”“就业创业服务直通车”“求职能力实训营”等系列活动。同时,还组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工作专班,通过入户走访、电话对接等方式,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1131”就业服务,对困难毕业生提供“一对一”结对帮扶。

政策入脑,实现就业惠民政策全覆盖、就业帮扶活动见实效。了解民意,对点帮扶。对本地就业人员,系统开展“六个一批”农民工就业创业帮扶活动,专场招聘一个接着一个。对外出务工人员,充分利用农民工统计监测系统,发挥610名劳务经纪人、3个驻外劳务站作用,全面掌握农民工返乡返岗情况,准确研判返乡农民工就业形势及返岗需求,春节后,有序引导农民工返岗复工,及时对接福建福州、山东济宁等地,安排专人、专线、专机,实现“点对点、闭环式”转移就业。

坚持精准帮扶

乡村振兴衔接有效

去年以来,我区持续健全就业帮扶体系,积极拓宽就业渠道,确保脱贫人口就业有岗位、培训有政策、务工有技能、增收可持续。

依托人力资源信息台账系统,定期采集、更新脱贫人口就业信息,及时掌握就业、失业状态等基本情况。联合万州经开区开展“用工保障行动”,对用工“主战场”8家重点企业、11家鲁渝就业帮扶基地、6家人力资源机构的用工需求开展深入调研,结合脱贫人口就业需求开发岗位,精准保障就业。

发挥3个驻外劳务基地作用,加强同山东济宁、福建福州等劳务用工集中地密切联系,开展“点对点、一站式”用工输出。依托本地帮扶企业、帮扶车间及各类产业园区,发挥52个镇乡街道公共就业服务站、610名劳务经纪人作用,优先吸纳安排脱贫人口就业。

建立脱贫人口培训需求台账,按需开设乡村旅游、家政服务、混凝土搅拌等培训项目。依托特色产业发展,加强巴渝大嫂、万州烤鱼等特色品牌培训力度,以品牌带动就业。强化脱贫人口就业帮扶。依托人力资源信息监测系统,精准掌握全区脱贫人口就业情况,采取“六个一批”措施,深化“四岗”帮扶举措。

充分发挥“智慧人社”APP功能,精简资料、优化流程,实现脱贫人口政策补贴“免申即享”“无感智办”。始终保持乡村公益性岗位规模总体稳定,加大岗位统筹使用力度,坚持岗位设置科学、人员履职到位原则,安置大龄、残疾等脱贫人口就业。

坚持创新引领

带动效应持续显现

促进就业,创业创新引领是最大的推动力量。近年来,我区积极搭建创业交流平台,培育创业典型,让创业人才带动一方就业。

在甘宁镇楠桥村古树别院,一棵古树、一片民居与郁郁葱葱的柑橘林相映成趣。古树别院是美丽乡村风景的一大亮点,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张“名片”。同时,该村又与万州大瀑布一墙之隔。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如何谋划出一条宜景宜村情的发展路子,是当地人无时无刻都在思虑的问题。

丁权从成都卫校毕业后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村医。那时他就在思考:守着大瀑布每年80万人次的游客资源,自身又有自然资源条件,而本地却只有一家餐饮店。把乡村旅游做大,就必须发展集吃住游为一体的乡村项目。2017年,丁权在紧邻大瀑布风景区的地方率先建起了民宿。

有了村干部丁权的带动,之后又有七八家村民开办起了乡村农家乐。2022年3月,曾经在广东电子厂务工的曾贤慧,在楠桥村租下一栋乡村院落,在不改动院落基础结构的条件下开起了咖啡厅,打造乡村民宿。“村子里有不少留守妇女和儿童,我准备利用村子的特色优势鼓励妇女在家务工创业,方便她们照顾家庭,又能创造经济收入。”曾贤惠介绍。

近年来,我区充分发挥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作用,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5家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入驻企业446家,带动就业4500人,5家创业孵化基地成功孵化企业843家,带动就业7314人。建立创业导师队伍,开展创业一对一诊断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