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正在接诊患者
连日来,万州的最高气温基本都在37℃、38℃上下,甚至日最高温度升至39℃—41℃之间,又到了出门上班都需要勇气的时候。
昨日,记者从万州各大医院急诊科了解到,近段时间已接诊数例中暑患者,医生提醒市民一定要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确保安全度夏。
六旬老人高温天楼顶打扫卫生
突然头昏大汗淋漓被确诊中暑
7月28日,万州晴热天气持续,最高气温达到37℃。“医生,我老伴全身是汗,还头昏、恶心、乏力,你们快来看看是怎么回事。”当天下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120指挥中心接到市民打来的报警电话。不久后,患者赵大爷(化名)被送进了医院。接诊的急救部副主任陈健医生迅速查体,发现患者意识清晰,全身大汗,体温偏高,头昏等不适感明显。结合患者自述和临床表现,陈健初步判断患者是脱水引发中暑。随后,陈健马上安排完善相关检查,最终确诊为先兆中暑。
原来,当天上午赵大爷想趁着天气好,把楼顶的清洁卫生打扫一下。于是10点开始,赵大爷就在楼顶忙碌起来,不知不觉到了午饭时间,吃完午饭,没有休息的他又来到楼顶继续打扫。在高温下连续打扫了5个多小时后,赵大爷突然出现头昏、恶心并伴有大汗淋漓。赵大爷赶紧回到家中休息,补充了一些水分,原本以为休息了症状很快就会缓解,没想到1小时后赵大爷仍然难受不已,汗水更是将衣服全部打湿,家属这才拨打了120。
“由于天气炎热,患者不仅在室外劳动,还长时间待在通风效果不好的阳光房中打扫卫生,再加上劳动时间长,水分补充不及时,出现了中暑。”陈健说,好在经过紧急救治,赵大爷的病情也逐渐稳定下来,很快便恢复出院了。
已有医院接诊数例中暑患者
采访过程中,记者从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万州区中医院、万州区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了解到,每年高温天急诊科都会接诊10个左右的中暑患者。今年由于前期经历了暴雨,高温天来得晚,中暑患者和往年相比还不多,但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已经接诊了两例中暑患者,其中一位为热射病,属于重症中暑的一种。
万州区中医院急诊科主任陈春华介绍,近年来,随着市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中暑患者有所下降,还有部分患者情况不是很严重的,一般脱离高温环境,补充水分,休息后症状就缓解了。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急诊部副主任宋先权提醒市民,高温天气还在持续,防暑降温工作仍不能放松警惕。特别是婴幼儿与儿童,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高温、通风不良环境下作业者等均属于中暑易感人群,在接下来的高温天里不要掉以轻心,需更加注意预防中暑。
如果身边有人中暑记得这四步
宋先权介绍,中暑是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在炎热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高热、皮肤干燥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
据了解,医学上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一般中暑可分为三类。首先,先兆中暑,有高温环境中的训练、劳动史;症状有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其次是轻症中暑,先兆中暑症状加重;早期循环功能紊乱;面色潮红或苍白、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大量出汗、脉搏细数、血压偏低;恶心、呕吐;肌肉酸痛;体温升高至38.5℃以上。另外就是重症中暑,在上述症状基础上出现意识障碍;内环境紊乱,循环衰竭和器官功能损害。一旦出现如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等重症中暑情况,如果没有得到及时降温处理,很有可能会对多脏器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尤其是大脑内的神经细胞,受损后相应的功能就会缺失,很难治愈。如果未及时救治,还可能导致死亡。
如果身边有人中暑该怎么办?宋先权提醒市民,一定要记住以下四个步骤:第一,要立即让患者脱离热环境。将患者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尽快除去全身衣物来散热;有条件的可将患者转移至有空调的房间,建议室温调至16-20℃。第二,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意识不清或出现昏迷,及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保持其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误吸。第三,要积极有效降温。市民可选择蒸发降温,如用温水打湿毛巾反复擦拭全身;或冰敷降温,用布包好冰袋将其置于患者颈部、腋下、腹股沟等血管较丰富、散热较快的部位进行降温。第四,一旦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在进行以上急救操作的同时,还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以免延误病情。
预防中暑要及时补充水分与矿物质
对于如何预防中暑的发生,宋先权提醒要及时补充水分与矿物质,如果需要在高温的环境里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至少每小时喝2—4杯凉水(500—1000ml)或运动饮料,水温不宜过高,饮水应少量多次。但要注意的是,最好不要饮用酒精与糖分过高的饮料,可能会导致更多体液丢失。
同时,应尽量避免高温天外出。如果必须出门,应穿着合适的衣服,并做好防晒工作。可以穿着宽松、透气、浅色服装,佩戴宽帽檐的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打遮阳伞等,避免太阳直射。
另外,在高温的环境中工作或运动时,建议慢慢开始、逐渐增加强度,便于身体逐步适应高温的环境,并注意休息。感觉心跳加速、胸闷憋气等不适,尤其出现头晕、意识模糊、体虚,甚至晕倒时,要立即停止活动,就近寻找凉爽通风的背阴处休息。饮食上,夏季建议少食高油高脂食物,尽量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多吃水果蔬菜。但要注意,高温环境下人们更需要摄取足够的热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记者 辛晨 通讯员 何洪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