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导航
推荐新闻
一周热点
华龙网8月16日10时讯(特约通讯员 向珊 通讯员 向涛)5年前的重庆万州大周镇五土村,是一个落后的传统农业村,常住人口只有几百人,大多为老人和小孩,是名副其实的“空心村”。如今,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五土村改变产业模式,成功转型,一跃成为致富村,村民们靠着规模化发展的旅游业,吃上了“旅游饭”,尝到了赚“旅游钱”的甜头。
日前,在五土村支书刘照的带领下,笔者一行从五土日月广场出发,沿江步道蜿蜒向前,两旁种满了桔树,其间错落着不少农家小院,若隐若现。“这里大部分是咱们村里返乡创业的年轻人,知道如今家乡的政策好,纷纷回来开起了农家乐,收入都还不错呢。”刘照笑着介绍。
产业薄弱 曾经是“空心村”
站在观景亭向下眺望,沿江而生的五土村露出清晰的轮廓。刘照告诉笔者,多年来,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滋养了境内1200亩红桔树,让一棵棵百年古红桔树给村民带来经济收入的同时,更构筑起了长江边的一道生态屏障和自然景观。
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古红桔树产出的红桔品质不断下降,价格一度走低,曾经更是跌至1元以下。加上除去人工、肥料、管理、药物等成本基本所剩无几,还不如外出务工。村民们曾一度引以为傲的产业开始成为累赘,“砍了又舍不得,都是几十上百年的老树,留着又没啥作用,还占位置。”村民们苦笑着说。
无奈之下,眼见产业薄弱失去收入的村民们开始纷纷外出务工,剩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在家留守。刘照说,村里八成壮劳力都出远门打工,村子空荡荡的,大多数的房屋也随之被闲置起,村子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找准定位 打造乡村旅游
如何改变现状?加快村庄发展?村民致富之路在何方?这些问题让刘照日思夜想,四处奔波忙碌。
去年,大周镇政府确立了以打造趣味科教亲子为主题的假日乡村休闲旅游小镇蓝图。这让身为村支书的刘照立即有了新的思路,他结合大周镇“科教亲子特色小镇”规划,和村支两委商量制定了《五土村亲子旅游发展建设方案》《五土村农耕文旅发展总体规划》,确立了挖掘历史、探究文化、建好设施、美化环境的发展思路。围绕这个定位,五土村便真正开始了蝶变之路。
如今,沿着五土村村委会向江边走,一条彩色的滨江大道撞入眼球,弯弯曲曲的滨江长廊犹如长江边的一条玉带,沿途的亭台、木屋、广场,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们刚才路过的广场是去年底完工的,过年的时候人可多了,周围的车都停不下来。”随行的工作人员说,广场由一个月亮和太阳形状组合而来,两个广场一高一低,彼此相邻。站在广场上,长江美景一览无余。
“四五月份的时候,我们这里,最多的一天来了接近五百辆车。”一提到今年春天时候的情景,村民刘天华自豪地向大家介绍着,长廊上、广场上到处都是游客,没想到村子现在居然这么受欢迎。
返乡创业 “空心村”变致富村
正午时分,宋明贵的农家乐里还在敲敲打打,搬搬抬抬,一派繁忙的景象。走进去才发现,原来他是在搞扩建,希望等秋天的时候,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到他的农家乐里来。

五土村一家正在装修扩建中的乡村农家乐。通讯员 向涛 摄
“春天的时候,来我们村游玩踏青的人很多,我开办的农家乐就进入了旺季,赚了不少钱。要放在以前,想也没想过要开办农家乐,光知道在外面打工,一年也就收入万把块钱。现在就大不一样了,我自己回家当起了老板,一年下来还能收入十来万元呢。”宋明贵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谈起五土村正在推动着前进的农家乐计划,刘照更是激动得眉飞色舞。沿着滨江长廊一直走,刘照便将正在开办的,或者计划要开办农家乐的人家一一指给笔者。
一路前行可以看到,为了应对秋天旅游旺季的到来,不少村民都在对自己的农家乐进行修整。“清明期间来的人好多,我的这个农家乐当时还没有完全修好,来了接待不了。最近我请了好几个工人来赶工,希望抓紧修好了,秋季的时候能多接待一点游客,多挣一点钱。”五土村1组的何文建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水一边说,“跟着村里干,挣钱是早晚的事,现在辛苦一点都是值得的,我们干劲足得很。”这个39岁的男人,满眼透露着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刘照说道,村里的农家乐设施条件也大为改善,并正在形成规模化发展趋势,曾经的“空心村”也因为发展乡村旅游变成了致富村。
如今,游客纷至沓来,村民收入逐年递增,五土村欣欣向荣。
日前,在五土村支书刘照的带领下,笔者一行从五土日月广场出发,沿江步道蜿蜒向前,两旁种满了桔树,其间错落着不少农家小院,若隐若现。“这里大部分是咱们村里返乡创业的年轻人,知道如今家乡的政策好,纷纷回来开起了农家乐,收入都还不错呢。”刘照笑着介绍。
产业薄弱 曾经是“空心村”
站在观景亭向下眺望,沿江而生的五土村露出清晰的轮廓。刘照告诉笔者,多年来,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滋养了境内1200亩红桔树,让一棵棵百年古红桔树给村民带来经济收入的同时,更构筑起了长江边的一道生态屏障和自然景观。
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古红桔树产出的红桔品质不断下降,价格一度走低,曾经更是跌至1元以下。加上除去人工、肥料、管理、药物等成本基本所剩无几,还不如外出务工。村民们曾一度引以为傲的产业开始成为累赘,“砍了又舍不得,都是几十上百年的老树,留着又没啥作用,还占位置。”村民们苦笑着说。
无奈之下,眼见产业薄弱失去收入的村民们开始纷纷外出务工,剩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在家留守。刘照说,村里八成壮劳力都出远门打工,村子空荡荡的,大多数的房屋也随之被闲置起,村子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找准定位 打造乡村旅游
如何改变现状?加快村庄发展?村民致富之路在何方?这些问题让刘照日思夜想,四处奔波忙碌。
去年,大周镇政府确立了以打造趣味科教亲子为主题的假日乡村休闲旅游小镇蓝图。这让身为村支书的刘照立即有了新的思路,他结合大周镇“科教亲子特色小镇”规划,和村支两委商量制定了《五土村亲子旅游发展建设方案》《五土村农耕文旅发展总体规划》,确立了挖掘历史、探究文化、建好设施、美化环境的发展思路。围绕这个定位,五土村便真正开始了蝶变之路。
如今,沿着五土村村委会向江边走,一条彩色的滨江大道撞入眼球,弯弯曲曲的滨江长廊犹如长江边的一条玉带,沿途的亭台、木屋、广场,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们刚才路过的广场是去年底完工的,过年的时候人可多了,周围的车都停不下来。”随行的工作人员说,广场由一个月亮和太阳形状组合而来,两个广场一高一低,彼此相邻。站在广场上,长江美景一览无余。
“四五月份的时候,我们这里,最多的一天来了接近五百辆车。”一提到今年春天时候的情景,村民刘天华自豪地向大家介绍着,长廊上、广场上到处都是游客,没想到村子现在居然这么受欢迎。
返乡创业 “空心村”变致富村
正午时分,宋明贵的农家乐里还在敲敲打打,搬搬抬抬,一派繁忙的景象。走进去才发现,原来他是在搞扩建,希望等秋天的时候,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到他的农家乐里来。

五土村一家正在装修扩建中的乡村农家乐。通讯员 向涛 摄
“春天的时候,来我们村游玩踏青的人很多,我开办的农家乐就进入了旺季,赚了不少钱。要放在以前,想也没想过要开办农家乐,光知道在外面打工,一年也就收入万把块钱。现在就大不一样了,我自己回家当起了老板,一年下来还能收入十来万元呢。”宋明贵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谈起五土村正在推动着前进的农家乐计划,刘照更是激动得眉飞色舞。沿着滨江长廊一直走,刘照便将正在开办的,或者计划要开办农家乐的人家一一指给笔者。
一路前行可以看到,为了应对秋天旅游旺季的到来,不少村民都在对自己的农家乐进行修整。“清明期间来的人好多,我的这个农家乐当时还没有完全修好,来了接待不了。最近我请了好几个工人来赶工,希望抓紧修好了,秋季的时候能多接待一点游客,多挣一点钱。”五土村1组的何文建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水一边说,“跟着村里干,挣钱是早晚的事,现在辛苦一点都是值得的,我们干劲足得很。”这个39岁的男人,满眼透露着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刘照说道,村里的农家乐设施条件也大为改善,并正在形成规模化发展趋势,曾经的“空心村”也因为发展乡村旅游变成了致富村。
如今,游客纷至沓来,村民收入逐年递增,五土村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