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时政新闻 科教文卫 城建交通 经济新闻 政法新闻 休闲运动 全球资讯 消费购物
万州新闻网
  日历   闹钟
新闻导航
推荐新闻
一周热点

您的位置:精品万州网址>经济新闻 > 创新热潮涌万州

创新热潮涌万州

2018-08-15 10:12:40   来源:三峡传媒   条点评   复制链接

中船重工长江科技有限公司标准化厂房

中船重工长江科技有限公司的喷涂系统

江东机械生产车间 记者 冉孟军 摄




记者 向涛 通讯员 赵昀 文/图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今年上半年,万州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创新发展精神,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取得了明显成效,正在成为全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



培育主体 助力经济“新引擎”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决定着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



万州一批科技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逆势而生,初步形成龙头企业“顶天立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新格局,正是这个“广度”和“深度”真实写照。目前,万州已培育发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国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市级创新型企业2家、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7家、市级科技型企业135家。涉及先进制造、汽车及智能装备、绿色照明、智能终端、现代医药、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领域。



企业的技术创新之路,不断提升着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为万州新经济体系加速形成嵌入持续引擎。自2001年重庆市开展市级高新技术产品认定以来,万州的企业累计有近200个产品获得市级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科技型企业以其技术创新的实力演绎“万州制造”的魅力,一些企业迅速成长为行业精英。江东机械锻压装备及成形技术领先同行,部分产品打破国外垄断替代进口;长江科技的无气喷涂和分罗经导航技术基本形成行业标杆,成为无气喷涂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申高生化在发明专利技术“多酶片的生产工艺”推动下,不断的技术改革和工艺革新,成为万州第一家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上市的企业……



搭建平台 夯实发展“新动力”



在万州经开区高峰园内,集企业孵化、仓储物流、功能平台、生产配套、商务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万州首个创新孵化基地,占地50亩、建筑总面积8.5万平方米,目前正在加紧基础施工,预计今年底基本建成,随后将吸引一批研发中心、实验室入驻,将极大完善万州的创新平台功能,提升其为产业经济服务的能力。



今年5月,在国家现代农业公园内筹建的“万州玫瑰香橙市级农业科技园区”获得市科委批复,这不仅意味着万州农业科技工作者历经十余年选育的“玫瑰香橙”柑橘品种在更高层面获得认可,也为园区900余家经营主体、200余名科技人才开展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搭建更广阔的舞台,同时也为万州农业科技创新迈上更高台阶提供坚实的平台支撑。



引进与培育,是创新平台建设的一体两面。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研发的支撑,目前万州正积极力促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中科院精密铜管工程研究中心”“应用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三大核心研发机构搬至万州,建设铜管研发中心,打造全球精密铜管创新人才高地。



在综合科技创新平台各领“风骚”的同时,万州依托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建设的行业、产业创新平台也各具特色。以“重庆市紧密纺织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核心研发的“特高支紧密纺纱线(CF100-300S)开发与产业化”项目,年产特高支紧密纺纱线(CF100-300S)1800吨,近3年累积完成销售收入91397.53万元,使该企业公司形成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绿色经济,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典型案例。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区共培育发展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市级重点实验室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市级中小企业研发中心6家。



优化环境 激发创新“驱动力”



在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方式谋变的背景下,提高科技投入成为不二定律,其中的重要指标是研发经费支出和新增发明专利授权两项。前者代表了本地区投入科研的资金多少,而后者则直接反映了创新的能力。2018年上半年,万州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企业增加到46家,同比增长10%,全年研发准备金预算5.05亿元。



大投入才能带来大产出,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励全区科技工作者取得更好更多的科技成果。仅今年上半年,全区申请专利就有756件,同比增长43.18%;授权专利515件,同比增长50.15%;有效发明专利199件,专利密度1.22件/万人,同比增长19.16%。



创新和创业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双翅膀,缺一不可。2017年万州正式组建运行的创业种子投资基金,实现万州科技金融“零”的突破;创业担保贷款的政策扶持,通过新增承贷机构、加强担保合作、简化审批程序等,每年为近3000家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提供创业担保贷款3至5亿元。融资服务,让更多创业者解除了资金之忧。



创新平台建设风生水起,创业基地发展同样不甘人后。目前,万州培育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市级创业孵化基地2个,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市级众创空间13个等,涉及农村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新媒体广告、人力资源、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等领域,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开业指导、金融支持等“一站式”服务。



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一系列举措的落地生根,全区经济建设正在“创”出发展新空间,必将走出一条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之路。



亮点1



重庆三峡学院:政产学研融合服务地方发展



“今年5月18日,我们与重庆三峡国家广告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太阳鸟众创空间’打造成了国家级的创业孵化基地。”近日,重庆三峡学院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时,一脸自豪。



记者了解到,像这样的签约,对三峡库区唯一的一所多科性本科院校而言,并不是第一次。该校在2014年进一步明确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科研工作思路后,先后与重庆江东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200多家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据悉,重庆三峡学院每年投入1500万元建设人才队伍、科研平台,开展成果奖励和转化等工作。“我校成果转化现金收益99%归研发团队或个人”,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承担横向课题300余项,涵盖产品开发与设计、软件开发、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先后承担10多个课题研究,涉及长江经济带建设、产业发展规划、对策研究、标准化试点实施方案等,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此外,以应用为主的科研开发,在重庆三峡学院也比比皆是。“我们现在有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市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市级学会2个,校级特色科研机构23个。学校科研人员依托科研平台,在三峡移民、库区生态环境治理、库区产业调整、移民教育和区域经济等领域开展富有成效的调查研究,为解决库区的一些紧迫问题提供了许多可行的思路与办法。”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三峡学院还将建立健全政产学研融合机制,以项目为抓手,有针对性的为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攻关服务,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亮点2



中船重工长江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8月13日,在中船重工长江科技有限公司的机械厂房内,由两台双柱升降涂胶机、一台四轴关节机器人(俗称“机械手”)和一条传送带,组成的中空玻璃自动涂胶机器人系统,正忙个不停。



“你们莫小看它,它可是个‘大力士’,最大承重在600公斤左右。它还是个‘快刀手’,每分钟能涂30米。如果是用人工涂胶,玻璃的搬运、稳定、上胶等至少需要4个人。”中船重工长江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公司发明的多类产品在技术创新工作中已经得到了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科技创新为企业飞速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作为中国涂装设备制造的领导者,中船重工长江科技有限公司已为逾3000家客户提供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从事研发及测试人员150余名,约占公司职工总数的19%。应用领域涵盖船舶制造、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机械制造以及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被认定为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以来,该公司凭借科技创新这个质量提升抓手,迅速成为中国涂装领域的领头羊,在国际涂装界享有盛誉,成为库区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不断发展壮大的企业典型。



“我们坚持用科技创新拯救自己、拯救企业,每年的科技经费占当年销售收入的8.8%。目前,我们已成为中国涂装设备最大的生产基地和主要供货商。”该公司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凭借技术创新优势,公司形成了涂装设备及工程、通信导航设备、润滑设备、智能涂胶设备四大产业方向,并将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做精、做优产品和服务,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驱动公司转型发展。



编辑: 周晓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