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栀子花开、桃李芬芳满园时,经过一朝一夕砥砺前行,一年一度拼搏奋进,万人瞩目的今年中高考揭榜后,万州二中再度蝉联夺魁。该校余忠倪同学以695分(不含加分)勇夺2018年万州区高考理科最高分;文理科600分以上302人,文理科重本人数914人(不含艺体),比2017年增加112人、增长10%以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79年风雨兼程,年年岁岁新征途。成绩斐然的背后,是深厚积淀与每一位二中人不懈努力的必然成果。明年,万州二中喜迎80华诞;明年,高峰校区、江南校区正式招生开学,由此形成万州二中“一校三点”布局,让优质教育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显现。
万州二中,喜事连连;万州二中,引人注目的高度年年攀升。如今,再次走进万州二中,又是一番“别样洞天”。
区委区府定位导航 跻身全市名校方阵
社会经济发展,教育是基础也是关键。
一直以来,区委、区政府十分关心教育发展,并积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区委书记莫恭明在上任后不久即调研教育并指出,全区教育系统要聚焦“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团结一致、沉心静气,以真抓实劲、敢抓狠劲、善抓巧劲、常抓韧劲,瞄准教育事业发展最急需、师生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全力擦亮万州教育名片。
莫恭明书记调研教育工作是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关切和鞭策,也是万州教育人努力的方向。作为巴渝名校、万州教育标杆,万州二中必须积极作为,勇于担当。
长期以来,万州二中秉承“为人生打基础,与学生共发展”的办学理念,历年高考成绩辉煌,各项高考升学考核指标,升入名牌大学、重点大学的学生比例长期高居万州区榜首,名列重庆市前茅,并跻身全市“名校第一方阵”。
初中教育齐头并进,成果也颇为丰硕 ,万州二中自2010年秋季恢复初中招生,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一年一个台阶, 已经成为库区初中教育品牌。明年,高峰、江南两个分校就将建成招生,学校将进一步探索“多校区、多层次、多功能”的办学模式,实现各校区“同步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办学目标,组建万州二中教育集团,打造集初中和高中办学一体化,教学育人、教育服务、教育科研等功能多元化的教育产业“航母”,充分发挥万州教育旗帜和标杆的作用,为渝东北老百姓子女享受优质教育提供更多机会。
多年来,学校以“办中华名校”为办学目标,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着力构建多元、开放、融合的创新课程体系,大力实施“全面+特长”的育人模式,努力培养具有“平民本色、精英气质、民族情怀、国际视野”特色的现代中学生。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国家级绿色学校、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状等百余项重要荣誉。万州二中的办学,成为万州教育一张响当当的名片,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肯定,也得到了万州各界的高度认可。
新时期担当新使命。随着新高考制度即将实施,万州二中未雨绸缪,积极做好前瞻性探索,研究新高考,把握新高考命题方向。据悉,万州二中早在2000年就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先后开设了唐诗宋词鉴赏、老庄研学、国学研读、数学、物理、机器人制作、化学、通用技术、书法、中外影视、英语演讲、手工制作、中国舞音等数十门选修课,充分发展学生才智。在今天新高考的视角下,多年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践与探究为迎接新高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学校新高考衔接工作已初见成效,并将自然过渡。
注重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成就学生终身发展
79年来,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视野、立体化、多层次地创建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努力创建学习乐园、生活花园、精神家园,全方位建设以“追求卓越,竞争一流”为精髓的校园文化,让各类人才都能在万州二中校园中脱颖而出,让校园文化大放异彩的同时,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
学校着眼未来人才培养,努力创造适应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全面+特长”的育人模式,创办“人文、科学、艺术、体育与健康”等四大类70余门综合实践课、校本选修课课程体系。学校成功创建引领渝东北的重庆高中历史课程创新基地;主持的《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策略研究》列入重庆市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十大重大课题之一;《巴渝文化》等六门校本课程获评重庆市精品选修课程”。学校被评为重庆市课改样板校。重庆市、万州区分别在万州二中召开高、初中课改现场会。近三年来,学生夺得全国、市级学科竞赛一、二等奖100余人次;获得全国、市级作文、演讲、体育、艺术比赛等级奖500余人次;有4名市级体育最高纪录保持者和12名区级体育最高纪录保持者,2名“国家一级运动员”和30余名“国家二级运动员”;有200余人次获得国际、全国、市级机器人制作、科技创新大赛等级奖和科技创新市长奖、区长奖;培养出熊琳琅等7位中学生国际环保大使或气候大使;涌现出阿里巴巴创始人之一、“2016年亚洲商界权势女性50强”彭蕾,百度高级副总裁向海龙等大批引领世界科技创新的杰出校友。
着力改革课堂教学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摒弃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快乐幸福为代价的应试教育模式,而是注重课堂教学改革,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创新实践能力。不为高考,反而赢得高考。
近年来,万州二中不断积淀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以高起点、高标准的治学思维,着力培养教育科研领军型尖端教师。“实施培养以年轻教师为主体的‘培优工程’,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骨干工程’,以优秀教师为主体的‘名师工程’,并且还拥有一支高水平教师后备队伍。”万州二中负责人介绍,在管理上,学校成立了全区第一个学校教育教学督导室,对教师教育教学进行管理和评估,提高教师的执行力。
79年风雨兼程,如今的万州二中,名师辈出。近年来,引进全国部属师范高校应届优秀免费师范生和研究生共57名,青年教师洪波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刘卫华老师被授予“重庆市特级教师、重庆市教学名师”荣誉称号,徐佳音、张苇、向先知、张燕、谭忠合、王果、胡耀华、庞川、向鑫、黄婷婷等40余位青年教师荣获全国、重庆市、万州区学科教学赛课以及班主任基本功竞赛特等奖或一等奖,教职工获得各级各类奖励表彰350余人次。
老师的业务精、素质高,在学生教育教学上,精耕细作,大胆创新,已经迈在重庆市前列,学校经过探索提炼,教师投身“三主”教研模式,即“主动参与、主动吸纳、主动输出”,确立了“四自一体”教学总模式,即“自主预习、自主交流、自主探究、自主归纳、体验感悟”,并且建构出人文学科“情景还原式”教学模式,理工学科“自然探究式”教学模式,形成了“文理并进,扬文理优势”“教研先导,抓课堂效益”“分层教学,各上层楼”等教学教研模式。成功创建重庆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创新基地,成功申报5门重庆市精品课程、5项重庆市普高重大研究课题,国家、市级科研课题研究结题20余项、获奖10余项,印行多本教研成果集,尤以《凤鸣峡江》《巴渝文化》在市内外产生重大影响。并将办学理念融入校园文化,细化为“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的德育理念,“在合作中体验成功,在探究中提升价值”的教学理念,“民主、合作、服务、发展”的管理理念,“把每件小事做极致”的后勤理念,倡导“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万州二中精神,“一切从人的发展需要出发,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位置,最终实现师生学校共同发展”。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在对学生的管理上,学校一直秉承着科学、严谨的态度,打造清新和谐的校园环境。每周进行手机等违禁物品排查,做到了教学区无学生玩耍手机。延伸教育教学管理,周末、寒暑假采取各种方式对学生追踪管理,宿管也是“爱生如子”,每个住校生回到学生公寓都有回家的温馨感。
创新集团化办学模式 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多年来,学校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探索“名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发挥示范辐射引领作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名校加国际学校,与美国南高中学等4所国际学校结成友好学校;名校加名校,牵头与涪陵实验中学等五所库区名校成立三峡名校联盟;名校加弱校,与鱼泉中学、高龙初中等十余所农村学校结对共建或捆绑发展。
名校加新校,着力推进万州二中江南、高峰分校建设,开启“一校三点”集团化办学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能够就近接受优质的教育,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翘首以盼、梦寐以求的迫切需求。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万州二中分校在高峰经开区、江南新区落户。“我们将不负期望,竭力把万州二中打造成万州人民满意的学校,两个分校的建成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这以民生教育工程的必然选择。”万州二中负责人日前接受采访时这样告诉记者。
名校加社区,万州二中组织百名党员进千家、万名师生进社区,与大周镇凤凰村城乡文明共促共享,与分水镇双红村城乡支部“手拉手”,与高梁镇康胜村精准扶贫“一对一”。
落实党建促进学校发展 继往开来谱新篇
学校师生的和谐发展当然离不开党委的正确领导,学校党委坚持“抓好党建促发展,围绕发展抓党建”的方针,用创造性思路积极开拓学校党建工作新局面,成为万州区党建工作示范点,乃至重庆市基础教育系统党建工作样板学校。
学校开辟党员学习中心,布置红色教育文化,安装党员远程教育设施,安放党建资料1000余册,设立百弗电子阅览室,集党员教育、党派活动、师生学习为一体,打造成全区党建工作亮点工程。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坚持“两学一做”制度化;通过集中教育、集体学习、网络培训、自主学习等方式,确保学习培训全覆盖;用好显示屏、宣传栏、校园电视台、学校微信公众号等资源,提振师生精气神。
通过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大力开展创先争优、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主题教育,立足岗位,争创佳绩。利用周末,组织党员教师和优秀教师,开展“名师送教进社区”公益活动;组织“百名党员进千家”,与学生家长面对面,加强家校联系;坚持“边查边改”,实施“指挥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一日五巡”,及时研究并解决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问题;10余年与分水镇双红村支部长期“手拉手”,扶贫扶智,实施精准扶贫,与康胜村、三义村51户困难户“一对一”,为高粱镇捐款60余万元。学校的老师们在用精神、用文化教育引导着学生们,校园环境更加文明、和谐、知礼仪。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未来已来,面对席卷而来的知识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浪潮,万州二中人正以变革的姿态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创造新辉煌。
记者手记:79年育人为本,79年上下求索,79年一路凯歌。
作为三峡库区的顶级名校,“万州教育的旗帜和标杆”,万州二中一路走来,每前行一步,每次的“翻山越岭”,都将引起万州社会各界所瞩目。如今,万州二中不断积淀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以高起点、高标准的治学思维,打造出一支专业奋进、实力雄厚的名师队伍,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意气风发的学生群体。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显著的办学业绩,万州二中声名远播,享誉巴蜀,被学生和家长称赞为心中向往的万州“北大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