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叫黄太富,今年62岁,自称是巫溪人,在万州流浪已有20多年。
20多年前,他为给贫困的家中增加经济来源,只身来到万州打工。20多年里,他在万州靠当棒棒和拾荒为生,常年居无定所,风餐露宿。20多年来,他跟家人失去联系,对家的记忆也很模糊,虽然想回家,但又在犹豫和纠结中打消念头。
前不久,万州牌楼街道牌楼社区工作人员在江边的一处石坎下发现了他。面对着社区工作人员的关怀,他虽然仍然很纠结和犹豫,但还是吐露出了想回家的心声。
石坎下住着个流浪老人
5月底的一天,万州牌楼街道牌楼社区工作人员在巡河时,发现江边一处石坎的角落处堆着些简单的衣物、棉絮、锅碗等,似乎有人住在这里。这立即引起工作人员的警惕,赶忙向周围的人打听,但大家都表示不知情。
不过,社区工作人员并没有就此作罢,而是随时关注着这里的动向。记者得知这一情况后,也多次跟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到石坎下寻找,但始终没见到住在这儿的那个人。
直到6月上旬,当记者和工作人员又一次来到石坎下时,终于见到了这个“家”的主人。那是一个身材矮小,皮肤黝黑,瘦骨嶙峋的流浪老人。
“老人家,你怎么住在这里啊?”工作人员问道。
老人似乎很怕生,有着很强的防备心理,只是收拾着自己的东西,根本不愿搭理记者和工作人员,偶尔的几声回答声音也是很小。
他已在万州流浪20多年
虽然“热脸贴了冷屁股”,但记者和工作人员没有放弃,耐心地跟他说话,关切的询问他的生活,这才让老人渐渐放松防备,打开话匣子。
老人说,他叫黄太富,今年62岁,巫溪咸水人,一直在万州靠拾荒为生。
“基本上每天都是白天出去拾荒,晚上才回来。”黄太富说,他来到万州已经有20多年。当时,30出头的他为给贫困的家中增加经济来源,只身来到万州打工。然而,刚来万州没多久,他就不小心把身份证弄丢了,一直没去补办。
没了身份证,自己大字不识,跟家里人又失去了联系,黄太富找不到稳定的工作,也没办法租房。年轻时,他还能靠当棒棒挣钱维持生活,但随着年岁增大,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他只好靠拾荒度日。
黄太富说,这么多年来,他除了早些时候偶尔在“棒棒旅舍”睡几晚,其余的晚上几乎都是在外面随便找个角落过夜,过着居无定所,风餐露宿的生活。
关于家只有模糊的记忆
多年的居无定所和风餐露宿,让黄太富变得有些沉默寡言。但当记者问道,这么多年,有没有想过回家时,他暗无色彩的眼神中还是闪烁出一抹亮色。
“回家,也还是一直都想的。”黄太富说,早些年开始,他就一直想回家,但又想再努力努力,挣点钱再回去。再后来,随着常年累月的流浪和居无定所,黄太富对家的印象和记忆越来越模糊,虽然心中潜意识里还有着回家的冲动,但已经变得有些麻木。
黄太富告诉记者,他没有结婚,无儿无女,只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但也都已经失去联系。这两年,随着年龄的增大,孤独感不时袭来,他又重新燃起过回家的念头。但是,一想到亲人联系不上,家还在不在也不晓得,所以又自己把这个念头打消。
“都说落叶归根,我已经这把岁数了,还是想回家。”黄太富说,虽然对家的记忆很模糊,但他还是想找到亲人,想回家。
本应是享受天伦的年纪,老人却风餐露宿、食不果腹。如果黄太富的家人看到信息,或者你知道他的情况或其家人的线索,哪怕是一点点线索,请与牌楼社区或拨打电话18580821997与记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