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芹俊为患者治疗。
因患有先天性脊柱侧弯,熊芹俊从小立志学医,要让更多人免受疾病之苦。2016年,他怀揣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理想,走进医学院大门。毕业后,进入万州区上海医院中医科工作。此后,他以医者仁心为群众健康竭尽所能。今年,当新一轮“县聘乡用”的号召发出后,他积极响应,主动报名,到茨竹乡卫生院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带到更需要的基层。
积极乐观感染每一位患者
熊芹俊的母亲在怀他5个多月时,不慎摔了一跤,导致他先天性脊柱侧弯。出生后,父母曾带着他四处求医,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没能手术。但熊芹俊并没有因为身体上的缺陷而感到自卑,相反他一直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习、生活,并朝着自己的医生梦想坚定前行。
毕业后,为了帮助更多人解除病痛,熊芹俊坚持利用空余时间提升自己的本领。同时,把自己的这份乐观传递给每一位患者,帮助大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多年的坚持和积累,也让熊芹俊在患者口中收获了良好的口碑。记者采访过程中,熊芹俊接到好几个老患者打来的电话,说要从万州来茨竹找他把脉开方。
“熊医生之前在万州上班时我就找他看过病,现在到茨竹来了还是找他看。”居民冯地菊说,“熊医生非常开朗乐观,不仅看病的时候宽慰我们,还经常打电话回访。而且他的医术也很好,我们都很相信他。”
勤学肯干做好每一件工作
“熊医生,有个患者需要你会下诊。”“好的,我马上来。”挂掉电话的熊芹俊立即向2楼住院病区走去。
“我们熊老师‘走路都带风’,不管做什么事总是充满激情。”看着很快赶来的熊芹俊,一旁的同事开玩笑道。熊芹俊听后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便快步朝病房走去。
“最近睡眠好不好?”“大便正常吗?”……病床前,熊芹俊详细询问患者情况,为她把脉、听诊,给出日常生活建议,并和当地医生交流探讨病情,给出下一步诊疗意见。
处理完会诊,熊芹俊又连忙赶到办公室,顶替请假的同事收发办公文件。和大医院的精细分工相比,基层医疗机构往往人手有限,大家常常是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熊芹俊到来后也不例外。除了做好日常的诊疗工作,平时药房、煎药室忙不过来,熊芹俊都会去帮忙。他认真负责、勇于担当的工作态度,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尽己所能带动中医药发展
在茨竹乡卫生院,熊芹俊除了用自己所学让基层群众享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还积极通过规范中医病例书写、推动中药代煎服务、带教学生等多种措施,助力医院中医药事业发展。
前段时间,67岁的老何(化名)因腰痛一个月,疼痛加重,导致行动不便,来到茨竹乡卫生院就医。医生谭佐全接诊后,通过中医望闻问切,辨证为寒湿阻滞。经口服中药和中医理疗,第二天老何就感觉腰痛症状明显缓解,很快便顺利出院,其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跟熊老师学习了两个多月,我收获很多,尤其是从疾病的辨证到诊断治疗上有了很大的提升。”谭佐全说,这位患者能有这么好的效果,离不开熊老师的悉心教导,非常感谢他的倾囊相授。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这是我学习中医的原因,也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熊芹俊说,在剩下的支医时间里他将继续带教当地医生,并和他们建立长期关系,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在今后的日子里,他也将继续努力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在坚守医者初心中逐梦前行,更好地为百姓健康服务。
记者 辛晨 通讯员 雷春林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