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低保户到致富带头人

2024-1-30 08:42:01 来源:万州时报 [撤稿纠错] 条评论

本报讯 (记者 黄玉保)阳坪村是一个距万州城区80多公里、平均海拔800米的偏远小山村。2007年,赵柳英与丈夫陈伟一起到浙江打工,也就是在这一年,陈伟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并落下终身残疾,家里因此欠下了20多万元的外债,因为生活困难,赵柳英一家被评定为低保户。

2010年,在赵柳英的精心护理下,丈夫已能下地行走,她开始谋划通过养鸡来改变家里的现状。

“总不能让国家养一辈子吧,我们这个地方山多地广,适合发展种养殖业,我考虑了很久,想养鸡增加家庭收入,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幸福的生活。”赵柳英给愁眉不展的丈夫打气。也就是在这一年,赵柳英被聘任为村里的专职干部,白天工作繁忙,她就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上网查资料,请教养鸡专业人士。当年年底,赵柳英主动申请退出低保户行列,找亲戚借来1万块钱,买了200只市场行情好的乌骨鸡鸡苗,办起了家庭养殖场。

圈舍消毒、准备饲料……赵柳英咬紧牙关,一边伺候年迈的公婆、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一边打理自己的养殖场,每天最多睡三、四个小时,用瘦弱的肩膀挑起家的重担,默默承受着生活的苦与痛。由于坚持采取生态养殖模式饲养,鸡蛋品质好,销路不愁,第一年,赵柳英就纯赚近2万块钱。

“眼中若有光,脚下必有路。”通过滚动式发展,到2014年,赵柳英的家庭养殖场乌骨鸡数量达到4000多只,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不仅还清了所有的外债,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生活困难时有低保,发展产业时政府帮我申请贴息贷款,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我现在的幸福生活,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区人大代表,就应该把使命记在心,知党恩、感党恩、报党恩,挑起为村民服务的重担,带领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赵柳英决定用自己多年的养殖经验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在相关单位的帮助下,赵柳英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成立了“乡卡卡乌骨鸡养殖合作社”,乌骨鸡产品由合作社统一销售,所得利润一分不剩全部归养殖户。为增加村民的信心,赵柳英将自己的鸡苗按成本价提供给有养殖意愿的农户,先赊账,等鸡蛋出售后再还本钱。

经过多年努力,赵柳英的“乡卡卡乌骨鸡养殖合作社”每年给村民带来超过40万元的纯收入,带动包括88户脱贫户在内的148户村民家门口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