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颖(左)和徐钰杰(右)一起切蛋糕。
徐钰杰(左)、冯向阳(中)、何颖(右)清淤泥。
何颖(左)和徐钰杰(右)收到志愿者送来的画。
“生日快乐!”7月8日,万州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何颖迎来了17岁的生日。当天,结束在五桥街道的防汛救灾志愿服务后,服务队的队员们瞒着何颖和前两天刚过完21岁生日的徐钰杰,给他俩准备了一场特别的生日会。
“这么多人一起给我们过生日,这是我过的最有意义的一次生日。”
“在防汛救灾一线过生日,这个生日我永远不会忘记。”
生日会上,尽管两人满身淤泥,却难掩心中的感动。而回忆起连日坚守在防汛救灾一线的点点滴滴,他们说,有辛苦,但更多的是能帮助居民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的开心,苦点、累点都值得。
1
干出来的“泥娃”
当天的生日主角之一何颖,还是一名高一的学生。
看到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征集志愿者的消息后,他先是瞒着父母报了名,第二天又趁父母还在睡梦中,便早早出了门,赶赴五桥老街。忙了一天,晚上回到家,父母才知道他去一线参与了防汛救灾工作。
“这是一次成长的历练,注意自身安全,好好干。”父母的鼓励让何颖充满了动力。
在五桥老街,何颖一锹锹铲着淤泥,帮着搬运一件件货物,拿着水管一遍遍冲洗地面……汗如雨下。他说:“看着受灾群众家里的淤泥一点点清除,变得越来越干净,所有的辛苦都抛之脑后,第二天又充满了干劲。”
同样,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学生徐钰杰,也是第一时间参与到此次防汛救灾的志愿服务中。
从7月5日开始,徐钰杰便一直在一线忙碌,清淤、消杀、清理河道障碍物、清除路面石头……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从未做过如此高强度体力工作的徐钰杰,在长岭参与河道障碍清除作业后,双手被磨起了水泡,为了方便干活,他故意把水泡戳破。“说不疼,那肯定是假的。但我是一名预备党员,一名大学生,这点疼,这点伤,还能坚持。”徐钰杰说,“我去药店上药包扎,他们说什么都不收钱,让我特别温暖,我的付出得到了认可。”
连日来,何颖和徐钰杰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全力帮助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每天新换的衣服,不一会儿就又满是淤泥。
五桥老街的居民,看着这一个个似自己孩子、孙子般大小的志愿者,为了防汛救灾无私奉献,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们为“泥娃”。
这样的“泥娃”在这支志愿者队伍中还有很多。
22岁的冯向阳连续奋战,每天帮助商户清淤、清洗、擦拭、打包、摆放商品,重复着繁琐且枯燥的工作,但没有一丝埋怨和不满,就算脱下桶靴,袜子能拧出水,就算长时间接触淤泥,导致腿部发痒、破皮感染,也坚持将手里的工作做完;大学生、预备党员王昊岚,原本准备到涪陵实习,洪灾发生后,他调整时间,来到万州参加防汛救灾工作,在库房帮助商户清洗两三人高、手臂粗细的水管百余根,在长滩镇背着几十斤的消杀桶、穿着密闭的防护服,攀着山路进行消杀,汗水、泥水混在一起,全身湿透……
“没事,没关系。”“我们年轻,有的是力气。”“你们需要,我们就来。”……是他们最常挂在嘴边的话,脸上还带着些许稚气的他们,心中却充满坚毅和爱,他们充分发扬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秀传统,用实际行动彰显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2
一场特别的生日会
“自己多干一点,居民们就能早一点恢复正常生活。”一直坚持在防汛救灾一线的徐钰杰忘记了自己的生日;早早就确定要和家人朋友一起庆生的何颖,选择在老街坚守到最后。
为了给这两位“泥娃”过一个难忘的生日,鼓励他们继续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同时让连日辛苦的队员们放松一下,志愿服务队队长吕四海组织了其他队员准备给他们一个生日惊喜。
“生日快乐!”8日晚上7点过,大家忙完了一天的救灾工作,准备吃晚饭时,志愿者宗永生端着早已准备好的生日蛋糕来到了队员们的休息区。在附近乘凉的居民看到后,主动加入进来,为他们唱生日歌,送上生日祝福。志愿者何昱洁还特地手绘了两幅两人参与这次防汛救灾志愿服务的肖像画,送给他们。
“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惊喜,这是我们最开心最有意义的一次生日,这幅画我们也很喜欢,谢谢大家给我们过生日。”两人异口同声地说,“这次参与防汛救灾志愿服务,虽然累,但商户和居民们的一声声感谢、自发送来的水和西瓜去药店包扎伤口不收钱的老板……大家的举动,都让我们倍感温暖,我们的付出得到了认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7月9日,当五桥老街逐渐恢复往常的热闹,而这群“泥娃”和区红十字志愿者队的其他队员一样,仍然留守在老街,帮助商户和居民做着最后的收尾工作。
记者 辛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