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万高铁铺轨基地
编者的话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万达开云”在行动。
位于渝东北、川东北地区的万州、达州、开州、云阳,自古地缘相近、山水相连、人文相亲,交往源远流长。如今,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各地都雷厉风行,以实际行动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为及时、准确反映“万达开云”取得的实效,11月23日至27日,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达州日报社、开州区融媒体中心、云阳县融媒体中心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联合采访组,深挖四地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及“万开云”同城化上的新做法、新经验、新成效,以及打好“组合拳”、形成“一盘棋”的实践路径。
今日起,本报陆续推出“投身‘双城经济圈’ ‘万达开云’在行动”大型系列报道,从交通、商贸、旅游等方面,聚焦“万达开云”协同发展成就,以飨读者。
华蓥山、观面山、铁峰山、方斗山,同属广袤大巴山系。小江、渠江、州河、浦里河、彭溪河,最终汇入浩荡长江。
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步伐,山水相连的万州、达州、开州及云阳县,牵住交通这一“牛鼻子”,乘势而上,掀开了“一体化”发展崭新一页。
携手——打造半小时通勤
“万达开云”四地携手共建,半小时通勤不再是梦。
铁峰山脉森林苍翠,穿山大道已成通衢。
“快了快了!”看着万开隧道建成,路基完成铺设,万州、开州人民无不对浦里快速通道饱含期待。
万开快速通道是重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市级重点项目,是开州浦里新区建设的重大控制性工程。它起于开州区长沙镇,隧道横穿铁峰山,止于万州区天城镇。总投资20.8亿元,全长11.6公里,双向4车道,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其万开隧道长9.2公里,为重庆市第一长隧道。该快速通道的建成,将让万州与开州的通勤时间缩短至20分钟。
建设中的开州至云阳高速路,起于云阳县江口镇九龙村,止于清水龙缸,全长70公里,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双向四车道,估算总投资142亿元,建设工期4年,是实现“一小时云阳”的关键,渝东北大旅游环线也将因此形成,可彻底改变云阳及渝东北地区在全市经济版图上的地位。
开州北,开城高速路建设进度已达73.5%,这条128公里长的高速公路将打通“万达开云”板块北向的通道,对推动“万达开”一体化、“万开云”同城化协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将成为重庆至陕西的又一重要通道,实现重庆区县高速全覆盖。
万州与开州间,万开隧道已完工,赵长快速通道正在全力推进,预计2021年6月底前可全段完工通车,届时,开州浦里至万州快速通道将全面贯通。万州与达州之间,开梁高速路12月7日正式举行开工仪式,“达万”直连直通路线方案也初步敲定。
12月8日,川渝有关单位签署的“万达开”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备忘录,所涉及项目预估投资额2826亿元。
“万达开”三地交通主管部门联合国企推进的成达万高铁项目,将成为三地联系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的主要高速客运通道。投资300亿元的达万铁路扩能改造项目,向西连通广巴达铁路、兰渝铁路,将促进新田港铁路联运,融入中欧班列(渝新欧)。投资136亿元的万州至达州直连高速公路,成为西北、川东地区经新田港实现通江达海最便捷的高速公路。
更可喜的是,比建设更快的是运输的畅联。
4月30日,万州至达州城际快巴开通,时间比普通火车快1个多小时。
6月5日,万州机场、达州河市机场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两地共建候机楼。
9月底,达州至开州“城际快巴”开通。
四地正酝酿运输一体化发展,探索班线客运、出租汽车、定制快巴等一体化运营,逐步推动公交一体化。实施“智慧交通”建设,合理构建交通信息共享系统,推动智慧出行。
融合——进入全国交通大网
初冬,万州沱口,新三圣寺隧道、五桥隧道正在火热施工中。这条承载川渝物资西进东出的铁路专线,全长16公里,自宜万铁路万州站引出,经新田港车站后,通过隧道延伸至新田港码头,让铁水联运无缝对接。
长江东出,高铁北上。连日来,郑万高铁捷报频传:11月25日,国内高铁第一深水桩基桥彭溪河多线特大桥顺利合龙;11月30日,奉节隧道实现全隧贯通;12月1日,郑万铁路万州段顺利完成无砟轨道施工,具备铺轨条件。郑万高铁建成后,成渝地区将形成“T”字型快速铁路骨架,极大缩短重庆及三峡库区与西南、西北、华中、华北等地的时空距离,重庆到北京只需8小时。
“万达开云”要腾飞,必须更加紧密地融入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关中城市群、丝绸之路经济带等国家重要大通道。
今年7月2日,川渝毗邻地区交通融合发展推进会在达州举行,重庆市交通局、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及“万达开”三地政府共同签署了“1+5”合作协议。加上今年4月签署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运输服务一体化发展合作备忘录》,川渝交通运输至此形成了“1+6”的合作框架,明确了打造国家级重要综合交通枢纽、构建“双核”1小时交通格局,实现成都、重庆及“万达开”铁三角1小时通达。
如今,“万达开云”正全力推进交通重点项目建设,要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及“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心城市互联互通,全面对接“蓉欧”“渝新欧”等国际运输通道,建成畅达东西、贯通南北的“水陆空铁”综合交通枢纽。
万州、达州、开州、云阳借力国家交通大网,强劲崛起。
“万达开云”片区,陆路有G42沪蓉高速路、G65包茂高速路等多条国家高速公路,G318、G347等多条普通国道,达万宜铁路,渝万客运专线、襄渝铁路、达万铁路,以及建设中的渝万高铁、郑万高铁和规划新建的成达万、渝西高铁、沿江高铁等国家干线网络途径。万州是全国179个公路枢纽之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规划在建的铁路枢纽。达州地处川、渝、陕结合部,已经建成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坐拥襄渝铁路、达万铁路、G65包茂高速路、G5012恩广高速路,将达州交通带进了全国交通版图的大局。开州规划建设的开城、开巫高速项目,拓宽了重庆北向大通道。云阳的江龙高速路与规划的开云巫高速路衔接,让龙缸景区真正成为天下龙缸。
空港建设加速推进。万州是重庆第二个规划4E干线机场的城市,万州机场是重庆第二个开通国际航线的机场,是三峡旅游最大的集散地。万州机场扩建项目正在火热进行中,跑道将延长至2800米,满足更大客运飞机的起降需求;新建的T2航站楼,实现总停机位15个,廊桥8个。达州机场完成迁建,是川东北地区最大的机场,辐射广安、安康、汉中、巴中、南充等地近2500万人口。目前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长沙等航班,通航城市达到16个。
作为三峡库区航运中心,万州港口的地位不言而喻。承接四川货物进进出出的批量转运,万州港已成为重庆最大的散货港口。来自万州区物流办的数据显示,2019年,万州港散货吞吐量为1981万吨,比寸滩港、涪陵港和长寿港之和还多。万州目前已经建成鞍子坝客运中心、红溪沟、桐子园和新田港一期“一客七货”作业区,港口货物年吞吐量已经达到4000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70万标箱。万州港区正在加快形成以新田港为主的外向型服务枢纽港。
助力——交通提速促发展
交通的变化,带来产业空间、城市格局的改变。“万达开云”四地产业布局,正向中部靠拢,向交通枢纽聚集。
初冬,一则消息在达州不胫而走:方大达钢搬迁优化选址顺利完成,落户达川区麻柳镇。
“落户麻柳,离万州新田港又近了36公里。”方大达钢集团物流储运中心副主任余国礼算了一笔账:达钢集团每年进口近300万吨铁矿石,从长江经万州转铁路运输,每年有50万吨焦炭经万州发往长江下游,每年有约90万吨钢材销往万州、开州、云阳片区。达钢搬迁至麻柳,每吨货物将节省8元物流成本。一年下来,可节约成本3000多万元。
达州向西,开州向南。作为开州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浦里新区规划开发土地面积达70平方公里,初步形成能源建材、服装家具、医药食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五大主导产业,正在打造千亿级的工业集群。
浦里新区依托的正是交通的便捷。新区距离万州高铁北站仅仅11.6公里,穿过9.2公里的万开隧道即达万州,通过渝万高铁,开州融入重庆主城交通圈只需1小时。
万州高铁片区,正成为投资的热土,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引入,三峡公共卫生应急医院项目正在建设,万州经开区天子园,以长安跨越为代表的制造业红红火火。
交通兴,百业旺。如今的万州、达州、开州、云阳,正以四地交通一体化、立体化、外向化,来带动协调发展的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助推渝东北、川东北不断向前发展。
记者 袁怀君 郭澍 应艳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