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苦,巨仞斧凿痕。
神女赐红桔,奖赏三峡人。
福星碧树挂,惠泽千万年........”2月25日,迎着微微细雨,三峡都市报社融媒体团队走进位于太龙镇的古红桔主题公园,通过直播的方式带给大家不一样的万州“红”。
走进园内,
绿树、红果、青砖、黑瓦、白墙,
古朴神秘,相得益彰。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此时的古红桔公园没有了昔日游人如织的画面,只见一部分工人戴着口罩,分散作业,有的采摘最后的几树果实,有的喷药管护果树,细心呵护每一棵果树。
对于桔子,这里的人们总有着不一般的感情。
这里盛产的古红桔是三峡柑橘的金字招牌,形如灯笼,色如明焰,清香诱人,酸甜可口,又兼有生津止渴、清胃利肠、止咳止痢、疏肝解郁等多种药用价值,自古被视为“吉祥如意”“平安吉庆” 的象征。
上至皇宫贵胄,下到黎民百姓,无不对它喜爱有加。
新中国成立以后,万州的红桔产销持续兴旺。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红桔市场跌宕起伏,许多红桔集中产地开始换种血橙或脐橙。
但“固执”的万州果农却不肯放弃古红桔,仍然沿袭着传统的种植习惯。
正因为这种固执,因为对红桔树逢“贱”不砍,众多的古红桔、树得以保留。
如今,万州20个乡镇范围内,百龄古红桔树多达5000多株,仅太龙镇向坪社区就有500株左右。
这一区域可称为世界最大的红桔“基因库”。
古红桔,
已成为万州的一张“名片”。
然而,
进入21世纪,
万州红桔产业的命运开始发生转折。
“种植面积总体减少,桔贱、贱卖、伤农的情况也普遍存在。
品种老化、品质退化、病虫害侵扰以及周边等地其他品种柑橘产业的崛起等,都是万州红桔产业需要直面的问题。
”万州植物保护与果树站有关负责人说,还有众多柑橘新品种的提速发展,传统红桔市场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万州古红桔种植面积缩小,目前主要分布于太龙、黄柏、大周、小周等20个乡镇街道所辖区域,年产10万多吨。
红桔产业的出路在哪里?
万州人反复调研、思考、探索,抛出“保护和开发并重”的发展思路:
一部分古红桔树纳入“遗产”保护,启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向深处挖掘古红桔文化,保护古红桔资源;
一部分纳入红桔提质改良和高换改造项目。
令
万州人民引以自豪的是,经过三年申遗的创建,今年1月,万州古红桔已正式成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这项跻身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项目,对万州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农业文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截至目前,万州古红桔种植面积10万亩,产量10万吨。
在果农们的悉心呵护下,古红桔的品质得到大幅提升,价格也随之上涨,据了解,去年底,一般的古红桔都可以卖到3—4元每公斤,极品礼盒装可以卖到6—7元每公斤,深受市场青睐。
随着万州古红桔申遗的成功,我们相信,千年桔乡的荣光,指日可待。